关于气象物候的诗句(精选17条)
关于气象物候的诗句
1、译文:春天的一个晴空万里的天气,诗人在湖上泛舟赏景,小孩子不要笑话我的年纪有点大了,春雷阵阵,惊蛰已到,仿佛宇宙初开,开天辟地时候的样子。
2、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3、1962年春分前一周,作者之一由广州经京汉路到北京,那时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却未抽青。但在韶关、郴州一带,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竺可桢全集第四卷》)
4、二月中原地区正值桃李争春,位于岭南的柳州却出现了雨后百花尽、榕叶落的秋日情景;南岭以南很多植物(芦橘、杨梅、菊花、木锦等)的物候与中原地区不同。
5、转眼间,夏天为世界披上了绿衣,偶有几朵红花格外鲜艳。
6、翻译: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关于气象物候的诗句)。
7、 物候古代与今日不同。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引杜甫上述《梅雨》诗,并提出一个疑问说:“今(南宋)成都未尝有梅雨,只是秋半连阴,空气蒸溽,好像江浙一带五月间的梅雨,岂古今地气有不同耶?”卷五又引苏辙诗:“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陆游解释说:“依诗则眉之彭山已无荔枝,何况成都?”但唐诗人张籍却说成都有荔枝,他所作《成都曲》云:“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陆游以为张籍没有到过成都,他的诗是闭门造车,是杜撰的,以成都平原无山为证。但是与张籍同时的白居易在四川忠州时作了不少荔枝诗,以纬度论,忠州尚在彭山之北。所以,不能因为南宋时成都无荔枝,便断定唐朝成都也没有荔枝。疑当时有此传闻,张籍才据以入诗的。
8、故而,本题的答案是:第七段大量运用数字和程度副词,如,相差7度强、只差0.7摄氏度等,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科学性。运用对比手法,对北京与南京纬度、气温、花期等进行了比较,增强了文章的严谨性。
9、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如前所述,本文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作比较,第七段也是如此。此外,文中还有不少数字,跟前面几段的“诗词风”有明显区别,体现了表达的准确性。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南宋·杨万里
11、本文选取三种典型的物候现像:小草在春风中复生、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病树前头万森春。作者呈显出对应的画面,并由此画面谈及到人生哲理。结尾段又由这三点物候现像对人生做了更深的引申与感悟,使文章的立意得到了升华。
12、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13、岭南气候不常。吾尝曰: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江月五首》引子)
14、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15、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
16、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