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事的诗句(精选34条)

2023-11-12 10:07:29

关于农事的诗句

1、  太宗李世民虽不是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但如《新唐书》所说“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太宗之烈也”,且是“至治之君”。太宗诗传世99首,多为金戈铁马英雄气概,却有一《咏雨》描写农事:“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被襟弄五弦。”《咏雨》一诗,虽不见太宗豪气干云,但诗中所述之事,可谓非凡。风调雨顺,是一代明君的外化写照。此诗,因雨记起了农田,因雨记起了乡间,因雨唤起了太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联,作为一种愿景,作为对一年庄稼丰收的期冀,诗人情不自禁地披衣抚琴。此时雨声与琴声,想来是天人一体,无比的和谐。帝王喜悦于农事,帝王的喜悦,便是重农的喜悦。唐九世德宗,前期朝政清明时且又爱与臣僚们诗歌唱和,《全唐诗》录有德宗诗15首,一首与农事相关,诗名《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中吟诵“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诗前有德宗一小序:“贞元十八年九月癸亥重阳,御制诗赐群臣”,于是,包括武元衡、权德舆等一帮干臣奉和。这一景象表明君臣对农事的重视和对丰年的喜悦。文宗在《暮春喜雨》里写道:“风云喜际会,雷雨遂流滋。……郊垧既沾足,黍稷有丰期”,同样展现了最高管理者的厚农情怀。在重农方面,一首题为《田》的诗值得一说。“贡禹怀书日,张衡作赋辰。杏花开凤轸,菖叶布龙鳞。瑞麦两岐秀,嘉禾同颖新。宁知帝王力,击壤自安贫。”此诗为李峤所写。李峤,出生望族,三次拜为宰相,如此关心土地,可见土地的重要。从狩猎到游牧,从逐水到定居。种植业的开始便是农耕时代的到来。农耕时代的主要平台便是土地。由土地耕作生产的物质,以及由此形成的精神,共同建构了农业文明。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田地始终是一中心。这是一首赞美田地的诗。用祥瑞称麦,用美好称禾;花开时琴声和谐,田地给予了人类心情愉悦的植物。田土是老天爷给的,但是,倘若没有农耕,没有农事,那么田地将是蛮荒的。诗人的“宁知帝王力”的“帝力”,就是田力。田地,上天赋予,更是农事赋予。重农便是厚田力,厚田力便是重农事。再就是,许多时候,对于某些诗人来讲,田地、乡村,还是闲适和高隐的寄居地和转喻物。

2、  农耕社会于中国而言,不仅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创造过无数辉煌的社会。由于地理和人口因素,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和中央集权的制度文化传统,重农(另一方面是抑商)即农本(商末)思想和行为,成了自先秦到清的国策与传统。唐代(618-907)三百年,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有些蹊跷的是,大唐似乎没有如明代《农政全书》(徐光启)这样的专门农书。从《农政全书》的“农本”诸章(包括“经史典故”“诸定杂论上/下”“国朝重农考”等)里,徐光启上举《管子》(春秋)、《吕览》(春秋)、《庄子》(战国)、《白虎通》(东汉)、《齐民要术》(北魏),今举《农桑通诀》(明),唯独没有举证唐。不过,这并不说明在唐代,中央政府及各“诸侯”不关心农事。《新唐书/食货志》里多处记有中央政府对农事的关注和重视。贞观中,太宗纳谏从善专门下诏“重农”:“亩税二升,粟、麦、秔、稻,随土地所宜。宽乡敛以所种,狭乡据青苗簿而督之。”这一国策,《新唐书》说“高宗承之”。“安史之乱”后,贞元四年(788),因赋税日重,德宗问宰相陆贽何以解决,陆贽陈书“六略”。“六略”之事,都与农事相关(后陆因谗而贬,此事不了了之)。另外,在“本记”和“后妃列传”里,多有“皇后亲蚕”记载。特别是武则天,在她封为“天后”(其时已是武则天实掌大唐权力的起点)时即上元元年(647),不仅“皇后亲蚕”,并建言十二事,第一件事就是“劝农桑、薄赋徭”。仅此几例,足见唐最高决策层对农事的重视。即便战乱时,一些“诸侯”一样重视农事。初唐时,隋末的战乱与纷争尚未结束,武德三年(620),窦建德边打仗边务农,在打下洺州时,窦就“劝课农桑”(《资治通鉴/唐纪四》)。可见,农事对任何一级军政首脑都十分重要。为什么如此重视农事,农耕社会,两事比天高,一是粮食,一是赋税。前者关乎百姓的本,后者关乎军政的本。于是,我们在唐诗里就会读到涉及农事的诗。

3、五行孰堪废,万物当及时。贤哉数夫子,开翅慎勿迟。(关于农事的诗句)。

4、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5、火云峥嵘焚泬寥,东皋老农肠欲焦。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

6、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这虽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7、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8、这是一首极古老的农事诗,也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

9、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10、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11、这虽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2、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13、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14、花心如宗祠,黑暗的蜂群,找寻枝头的糖水罐。

15、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16、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唐)李绅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17、福荫,如今他已是浮光掠影。他的后代埋头大荒,

18、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19、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20、这首诗写出春天欣欣向荣和劳动人民的愉悦欢欣,结尾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中掘。

21、这首诗最后两句“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是全诗的主旨,展现了劳动人民危险艰辛的生活及奋斗精神。

22、释义: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2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24、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25、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26、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27、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馀,时时会亲友。

28、这首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来表达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29、释义: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30、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31、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32、楚山有高士,梁国有遗老。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

33、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写柳的诗句(精选42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