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说理的诗句(精选58条)
借物说理的诗句
1、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借物说理的诗句)。
2、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
3、如欧阳修的《画眉鸟》,结句说的是鸟,读者便可理会到人。
4、——《己亥杂诗》龚自珍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5、陶诗继承了"古诗"的风格并有所发展。自然,是陶诗最鲜明的艺术特色。陶渊明开创性地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发于天然,如"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其一)等等,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就勾勒出一幅满是田园风光、劳动生活、归隐之乐的山水画卷,表其淡泊之志,和谐自然,真挚淳朴,尽显平和冲淡之情趣。而陶诗的创新发展、境界之高更在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看似寻常却造语警奇,看似朴素的背后是语言的高度精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中叠词的使用、"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中的炼字技巧等等都极富感染力,体现出了作者的别具匠心。"平中见奇,妙合自然",也有元好问之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6、原文节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早梅年代:(唐)作者:(张谓)体裁:(七绝)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借物说理的诗句)。
8、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9、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
10、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11、 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1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3、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14、——《在狱咏蝉》骆宾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5、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兄档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蜜蜂自喻)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17、投稿请附个人简介(100字内)、生活照一张和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fsdstlq1@1com
18、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
19、而陶渊明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纵浪大化"的自然哲学。陶首先继承"古诗","日月掷人去"(《杂诗》其二)"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等表明了他对时光流逝、生命短促、壮志难酬的感慨忧愤。进而他将儒释道思想巧妙取舍调和,有其自身突破发展:"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另一方面更把生命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从归化自然中得到欣慰,不为生命以外的东西而焦虑,也无须强求解脱。""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其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抱朴归真,彻悟人生。"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人有生必有死,荣辱得失全未放在心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更道出及时行乐、把握当下之感慨。陶诗彰显的是坦然洒脱面对生死的生命意识。
20、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21、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2、1:散文(散文诗)、随笔、小说作品在2000字内;
2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24、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5、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26、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7、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28、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9、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云》来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0、 ——于谦《石灰吟》
31、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32、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咏松》陈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3、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
34、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5、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
36、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37、——缓纳春《兰花》薛网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8、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39、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40、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41、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早梅年代:(唐)作者:(齐已)体裁:(五律)类别:(静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42、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43、——《石灰吟》于谦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茄皮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44、(词语解释)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诗文赏析)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45、周敦颐《爱莲说》“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花自喻)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46、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47、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48、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
49、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唤湘江曲,苦竹丛深春日西。
50、(诗文赏析)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51、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蝉自喻)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2、杜牧《赤壁》以诗说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开启了理趣诗一扇大门。从这里出发,宋代诗人更将诗的哲理化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开创了哲理诗新时代。而在绝句的结尾中,借事议论,以细节的形象托言人生的道理,使诗意更加含蓄、深遂,更是得心应手,运用娴熟。
53、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54、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
55、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就以陶诗"采菊东篱"为无我境界的典型代表。"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南山之隐,田园之乐,悠然闲适,归于自然,真可谓"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在此之上,陶诗更是情、景、理浑融一体的典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饮酒后与南山相会,物我两忘,天人合表现出其自然哲学之理。"中国哲理诗开始出现本质的变化,由直陈式向寄蕴式方面转移",描写、抒情兼以说明、议论,既情景交融,又富于理趣,在强烈的情景感染力之上给人深刻启迪,议论说理中又渗透着浓厚的生活情感。故袁行霈谓"陶诗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这也是它区别于一般玄言诗的根本标志。
56、——明,解缙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5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