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的诗句(精选76条)
信物的诗句
1、三峡花椒”的传说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
2、彭敏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亚军,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场外成人听写团双料总冠军哦
3、《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4、关于玉镯的传说与典故自古有之,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5、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我想你一定熟悉这样的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双手无措,便绞帕于手。
6、真正的友情就如同人的健康。在失去之前,永远无法意识到他的真正价值。
7、情鬓夜冷风花白,殇歌离愁时难熬!愁更愁来伊人怨,莫问回首道歉来。——现代佚名《致歉诗》
8、记得王昭君出塞之时,当时黄云弥漫看去像茫茫白雪。当我离开故乡三千余里时,乐曲声声述说着无限的哀怨。
9、名誉,美酒,爱情,都不及可以让我感到幸福的友情更珍惜。
10、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7)戒指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11、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12、著有《屏山集》。关于花椒的传说: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13、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14、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寝,得玉臂之,功侔鬼神”。
15、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6、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17、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三生石的传说;一千年以前,他和她,曾经牵手到它面前,在它身上刻下了誓言:一生相守。
18、“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相思。
19、《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20、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
21、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这一。荷包香囊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22、一梦风雪十年日,醒时鬓角发成霜”,谁的青丝如此幽怨?——头发,这个很重点女子送男子更多。另外还有折扇、佩玉、饰物、银簪男子送女子。
23、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的寓意,因此春秋时的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的习俗。《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的故事。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小朋友,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24、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颤卜敬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25、某一特定场所,比如刘关张在桃园,桃园就是信物。
26、“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而彩色丝带上佩戴美玉,更是一件定情佳品,这是因为玉在古典文化中拥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古时富贵人家、上流社会、书香门第的人,都会佩戴玉佩,这已经成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定亲的时候,双方父母往往会交换玉佩作为信物,让有婚约的孩子时刻佩戴。古人有言:“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佩象征着君子,有着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意,所以古代君子们喜欢用玉佩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
27、(9)钗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28、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29、《郑风溱洧》:芍药(一名辛夷)、蕳(兰草)
30、它目送他们步入尘世,看他们在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中,爱情如细水长流。常见手链,多为金属制,特别是银制,也有矿石,水晶,宝石等制的。
31、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32、《我侬词》(元初)管道升你侬我侬,忒煞多情,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33、王母恩准,三霄助红女福佑四方,后人立祠祀女,塑造出慈祥英俊的菩萨永坐水濂洞。后来,人们发现,在五凤山出现了满山遍野的花椒树苗。
34、红女就每天跪在地里,边捡边哭诉,感动了观音菩萨,立时:遮天盖地的寒雁、喜鹊、鸽子,都来帮她捡,改种到南山。婆婆又说:“等菜籽花儿遍地开了,满山黄了,花椒红了,纺断铁锭再去。”
35、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6、(玉如意)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37、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5)手镯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
38、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39、关于“绝交”的句子有哪些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40、三国时期大才子繁钦文辞俏丽,意气昂扬,是曹操颇为喜爱的主薄,他仅存的长诗《定情诗》以铺彩摛文的手法、热情奔放的词句千古流传,惊艳后世。诗中的连续对答,展现了古代男女守护爱情、见证誓言的十大定情信物。
41、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
42、(9)钗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43、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44、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45、盛唐开元间霓裳羽衣的乐曲曾经何等辉煌,但一切都成过眼云烟。最不幸的是浔阳江头的诗客,亭亭画船等待着出发,忽听音乐声悲悲切切。
46、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47、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茄慎,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48、对玉镯的赞美之词在古诗中,常见诗人落笔于镯的诗句。唐代诗人陆龟蒙说:“好赠玉条脱,堪携紫纶巾。”
49、“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50、相思豆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
51、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的寓意相符。
52、 → 杨黎,60后诗人,居成都;束小静,居南京
53、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54、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55、古装电视里常有将玉佩等物件掰成两半,各执一块以定情的桥段。这也是古代常见的定情方式。还有将胭脂盒拆开,将盖子送情郎、将镜子折成两半、或将钗一分为二等。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赶考或者什么别的远游一趟,一去就是许多年,等回来时已是物是人非,所以这类定情物往往是寻子认亲的证物。
56、你不配与我做朋友,我们还是都回归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扰。
57、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北朝乐府民歌》
58、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59、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60、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61、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62、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63、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思。梳子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
64、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
65、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66、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67、交换身上佩戴之物,如玉佩、玩石、扇子、印章等。这些都是信物
68、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长相思》林逋
69、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70、唐琬的词以《钗头凤》最为有名。据说当时只留下"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其余为后人补上.
71、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
72、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耳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73、坠崖时忽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红女随风飘落于五凤山麓石岩洞中(现水濂洞正殿),坐化成神,青黄龙伴护。王母知女转世,特使云霄、琼霄、碧霄迎接红女复归碧落,红女说:“我久居俗世,人间多灾多难,不忍永落苦海,求住人间拯救万民。”
74、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75、《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4)荷包香囊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