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与人计较的说说59句汇总
《琪琪句子迷》汇总佛教不与人计较的说说共59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佛教不与人计较的说说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59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佛教不与人计较的说说
1、吃素是保众生的命,关键是保自己的命!吃素是健康的安全带
2、人生像喝茶,水冷了非要再续,也续不出原来的味道。有些人,有些事,过了就过了,再勉强也没有用。自己早一天醒悟,早一天开始,就早一点迎接不同的生活。你没义务为谁去懊恼后悔,把自己折腾的欲仙欲死,这个情,别人未必愿意领,这代价,你最终也未必能接受。
3、鱼的真相:不是用来吃的,世人都不知的!(彻底颠覆你的观念)
4、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5、般若这个智慧包含六种,就是所谓的六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第六种是观照般若。六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6、佛曰: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7、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8、气不顺时莫开口,心不静时莫决策。即便你平时有多么理智,得意或失意时也会感性十足,短暂的弱智,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祸事。
9、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无欲当然清闲,心宽可享安乐。淡化一切烦恼,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心造,无心自解脱。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烦恼;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欢乐。
10、梦参长老:布施,凡是你投入的东西不要后悔,功德已成就
11、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视频,两头豹子追两只鹿,一只母鹿,一只小鹿。以母鹿的灵敏与速度,完全可以逃走,但为了救小鹿,母鹿放弃逃跑,被豹子吃掉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呵护子女的心与人是一样没有区别。现在很多人也能感受到动物的灵性而不忍心再吃它们。
12、什么是如来坐?诸法空相,我看过宣化法师讲的《法华经》,宣化法师慈悲、柔软、忍辱,诸法空相这三条完全具足。而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诸法空相,按字面理解不了。从禅定入手,达到诸法空相的境界,你才能讲《法华经》,这样你才人法二空,无我、法二执,才能把《妙法莲华经》的佛妙、法妙讲出来。否则你照本宣科、以文解义,讲不透佛法的真实意思,你只是在做人天福报。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法规定了这三条。我学佛净、禅、密行二十年,只字不敢提“讲法”二字,快到第三十年我才敢说一说。
13、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14、“不见世间过”的“不见”,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见,而是看到听见,但是由于心是清净的,所以不执著、不计较、不放在心上。“世间”,不单单是指人世间,还包括动植物、社会、物理世界等。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有种种不净,即是所谓的世间过,而佛视此世界如净土,所以佛不见世间过。可以说不是大路不够宽广,而是你的思想不够包容;不是鲜花不够鲜艳,而是你的眼睛只看到了黯然;不是阳光不够明媚,而是你的心灵太阴霾。
15、⑤眷属般若:这时候您已经成就了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所以,其它五度当下成了般若的眷属,宇宙万法当下成了般若的眷属,所以是眷属般若;
16、③观照般若:您仔细看金婆罗华的时候行为就是观照般若,妄想皆无,这时已经远离了分别意识,就是观照般若;
17、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
18、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当下的每一刻都活得饱满、有力量,这样的人生,才自由自在,足够精彩。
19、免费结缘——抄经本,抄一遍积一份福!
20、到了这里,则世出世间,此岸彼岸,悉皆消融,当下就是一个“原本的自性净土”,或曰当下就是一个“原本的一真法界”。
21、然而,这种福乐,只是悟前的世间福乐,而不是悟后的出世间福乐。世间的福乐,是世间的福报,也是出世间福乐的基础,也是出世间福乐的资粮。
22、人生苦短,不要计较太多,与其在纷扰中度日如年,不如在舒适中快乐生活。
23、佛教的道理都是教人积德行善,古代的皇帝利用了这点来约束百姓的思想,令社会风气净化,犯罪减少,服从皇帝的统治。并不是佛教本身愚弄人,是古代的统治者利用了佛教。佛教是佛陀对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24、人生需要四种修为:一是忍得过。忍得一时之气,消得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不逃避,直面惨淡的人生。四是放得下。放下偏执,放下记忆,放下不甘,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25、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26、宣鉴禅师说:佛是臭狗屎。
27、不是凭聪明得来的,是悟道之后的自然流露。文字般若是用文字如实描述法界本体与契入法界本体的方法;是化身佛境界;是分别意识能够了达的境界,属于世俗谛。
2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9、悟道的时候,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学问好的人记忆力强,一目十行;不会读书的人,一个字一个字抠。有人看书,眼睛一瞄,这一页就过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更强。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
30、再多的财富也带不走,再大的权位也只能留给后来人。
31、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2、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变方向;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纠结于心,那就选择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真诚,那就选择离开;一种活法,坚持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快乐,那就选择改变。断、舍、离,放下过去,让心归零!
33、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一个疯子为了一个骗子放弃了一个傻子。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不要老在别人面前倾诉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刘德华和陈冠希就明白了他说的话很有道理。当老鼠向狮子挑战,它离称王不远了,离阎王也不远了。我做过最多的白日梦就是在想如果你在该多好。失望攒够了就放手,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在你等待的时候,请相信一个人并不孤单。我不是太傻,而是太容易相信一个人。
34、正如藕益大师在《示昙生方丈》中所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达境本空,便能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以所历位,无非无外之法界也。知皆即法界,自无人而不自得。稍或未然,则富贵能淫之,贫贱能移,夷狄患难能屈之矣。孟子论素位而行,则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其在吾门,则日,人如来室,坐如来座,着如来衣。要之皆不为物转,方能转物也。
35、说说《盂兰盆经》的经文(4)
36、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
37、业力与愿力,究竟哪个大
38、没有妄念,坚持本我,心不随外部环境的牵引,不随其转就是清净自在。
39、世间人所讲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转变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恒不变。
40、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
41、住在寂灭境界上的阿罗汉,若能如是而行“盂兰盆之行”,若能如是而行“倒悬盆之行”,若能如是而行“空心之行”,他的八识田中的无明与贪爱,就会即刻获得解脱,他就会享受无量快乐。这就是经中所说的“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42、一般是分享美景,分享体会~写有趣的有意思有意义的就是了。人与人之间重在交流。这个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呀~能够深有体会的也只有你自己。有些事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相同的经历。
43、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44、有句话叫“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小毛病是这样酿成大灾祸。所以,了解和运用佛教的法门来对治自我人生的毛病,对于提升自我的生活质量会有着莫大的帮助。
45、但是,要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和困境,走向自在、解脱,只能靠自己来完成,因为佛教中的教法是要靠自己来实践的,他人无法替代。
46、免费结缘——《大悲咒》保温杯!
47、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48、施主家,佛,十方众僧,皆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家里的事,而是自己心中的事。若把施主家、佛、十方众僧当作他人,当作他事,那就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49、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0、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51、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52、从佛教中辨证的思维理念、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和奉献感恩的价值观三方面可以看出佛教对人生的意义:
53、卡梅隆素食纪录片《游戏改变者》即将全球上映!打破“只有吃肉才有营养”的神话
54、有一个染布的师傅,同时收了两位学徒。不过他为学徒立下了一个奇特的规矩:每个月底,学徒都要对他说两个字。
55、法门即是修行者入道的门径,有方法之义。佛陀教化的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为什么有八万四千法门?这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在佛教中叫八万四千尘沙惑,佛陀的教法是对治法,佛陀要观机逗教,如同医生因病予药一般,所以就有了八万四千法门的称谓。八万四千法门是让各类众生去除当下的烦恼,向着解脱的道路迈进的方法。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对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56、.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
57、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58、听“原味”经文、利用耳朵自在轻松修大福报
59、《佛教不与人计较的说说》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才会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窄;越宽容,越宽。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宽容,貌似是让别人,实际是给自己的心开拓道路。不计较了,想通了,心里就敞亮了。宽容,给心多一些氧气,生活才鲜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