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放牧的古诗词70句汇总
《琪琪句子迷》汇总描写儿童放牧的古诗词共70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描写儿童放牧的古诗词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70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描写儿童放牧的古诗词
1、——(宋)王禹偁《寒食》
2、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
3、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
4、——(宋)杨万里《雨后田间杂记》节略
5、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6、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前两句描写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画。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骑牛”与“吹笛”,生动地描摹出牧童洒脱的形象、悠闲的心情:同时,诗人把牧童放在“村”与“岸”的背景上,使画面境界外阔,显得“野”味浓郁。
7、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8、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9、注释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⑵茅檐:茅屋的屋檐。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⑷翁媪(ǎo):老翁、老妇。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⑻卧:趴。▲
10、赏析: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
11、(赏析)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读来意趣横生。
12、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13、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14、白话文释义: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1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6、白话文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17、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8、投稿邮箱:20494705@qq.com
19、童心是神圣的,它使孩子更加接近自然之道。
20、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2、——(北宋)苏轼《被酒独行》
23、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回忆,回忆那逝去的时光,那美好的童年,那简单而又无忧无虑的日子。
24、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25、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26、今天在儿童节,让我们一起在诗词中找回那久违的童心,久违的快乐!
27、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28、今天为大家精选了表现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希望能唤起诸君对儿时的美好回忆,并加以珍藏。
29、子才、简斋、随园老人、清、乾隆三大家
3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1、(赏析)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小女孩越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32、山东青岛城市风景,这是一个富有色彩的城市
33、白话文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4、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35、你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全唐诗库"进入后选择搜索出的第一个"全唐诗库"点击则进入页面上有检索功能你在"内容检索"里输入"云"后所有带"云"的唐诗就搜索出来了你去试试
36、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3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出自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38、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39、对每个人来说,天真无邪的儿童时代都有着美好的回忆。而在古代也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词,它们有的似水墨画般淡雅素净、有的像漫画般意趣盎然……
40、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4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2、——(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43、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44、考据严谨、引导孩子思考历史
45、(赏析)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裳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46、《描写儿童放牧的古诗词》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每个人的心里,永远有个地方装着童年……
47、▲孩子放学早,一回来就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也凸显了儿童身上蓬勃的活力。
48、诗人的自己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49、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50、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51、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52、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53、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54、寒雨山陂远,参差烟树晚。
55、(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56、唐代诗人《牧童》中描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情景的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出自《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⑵铺:铺开。⑶横野:辽阔的原野。⑷弄:逗弄,玩弄。⑸饱饭:吃饱了饭。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57、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58、▲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才刚能听懂大人讲话,就咿咿呀呀地学着说话了。因为贪恋小车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休息。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59、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0、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61、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62、小沟水縠漾晴晖,上学儿童短褐衣。
63、小沟里的水流倒映着清晨的阳光,上学的小孩穿着短衣服。
64、——(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5、赏析:篱笆外面有个人家没有系船,随着春风驶进钓鱼湾。小童看到了,以为是来了客人,急忙去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66、寒天弄冰,说明童心炽热。金盘、银冰两相辉映,赏心悦目。而声音更是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然后又变成“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声意俱美,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取冰为铮、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67、——(唐)白居易《池上》
68、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69、(赏析)“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词的下片充满生活气息。
70、(明)徐祯卿《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