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钟子期的诗句(精选45条)

2023-11-10 09:07:02

俞伯牙钟子期的诗句

1、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二曰有迹可寻。调关一带除有“调弦口”一名外,还有《今古奇观》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文中所提到的马鞍山、摔琴台、伯牙口(山谷)等地名。相传俞伯牙当年抚琴遇知音钟子期之后的第二年,又在望月之夜再回故地寻访钟子期,遗憾的是却发现故人未能前来履约。第二天,俞伯牙在一山谷中巧遇钟子期之父钟老伯,才得知钟子期已经仙逝的噩耗。于是俞伯牙悲痛万分,继而在一巨石上悲愤地摔碎了瑶琴,再哭拜于地悼念故人。俞伯牙长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后来人们便把俞伯牙当年走过的山口命名为“伯牙口”(调关镇今有伯牙口村),把摔碎瑶琴的巨石称为“摔琴台”,而钟子期的坟冢之地“马鞍山”也一直流传了下来。“伯牙口”位于湘鄂交界处的群山之中,山谷中的“摔琴台”耸立在半山腰。“摔琴台”一面连接山坡,其余三面是悬崖,面积如一张八仙桌大小,台上可坐4人。据此推测,俞伯牙当年悲愤至极在此摔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汉阳“古琴台”现仅存一个地名,俞伯牙当年寻访钟子期的山口究竟在何处也得不到佐证。汉阳的“古琴台”被认为是俞伯牙当年鼓琴之地,然实则俞伯牙当年鼓琴的地方是在水上船舱内(樵夫钟子期在岸上)。因此,按民间说法,“摔琴台”的说法要胜于“古(鼓)琴台”的说法。(俞伯牙钟子期的诗句)。

3、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无题》不识秀水映山若佳人,妙手抚琴弄天音。冬去春来又一载,伯牙子期何处寻。

5、十年红梅深冬藏,不敌飞雪逆风扬。子期难觅瑶琴绝,奈何枝落百花江。——唐代·韩文宇《琴藏幽谷知音绝》

6、楚汉绘画鉴赏|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画(T形帛画)

7、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这一卷就讲这个故事,所以里面的诗词都是关于这方面的,可以百度一下原文)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言念知音。

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9、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10、音调相同才能声调和谐,族类相同自然心齐力协。

11、能彼此往返于心者并非皆为知音。世上总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同流合污者岂能为知音,那些臭味相投者又岂能为知音!

12、然而中国古代自秦代而后毕竟是重礼乐的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自然将“知音”文化导向其政治伦理功能与文化内涵,如《礼记·乐记》云:

13、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14、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15、伯牙抚琴遇知音遗址现存争议的有两处:一处是武汉市汉阳区月湖湖畔的伯牙琴台(又称古琴台),一处是石首市调关镇境内的调弦口。汉阳古琴台始建清嘉庆年间,抗日战争时期毁于炮火,解放后又重修。调关古调弦亭建于宋朝,由于年久失修毁于民国,后一直未予修复。通过对文化典籍及现有遗迹进行考证,以为调关一说远胜于汉阳古琴台一说,其理由如下:

16、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薛涛《寄张元夫》)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17、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出自《警世通言》明·冯梦龙

18、写意二首牟融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无题》伯牙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9、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垄月正当寒食夜,

20、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21、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俞,名瑞,字伯牙。他还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22、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

2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24、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25、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突破音乐的所指而进入文艺鉴赏与批评、人的行为交往和心灵沟通的广泛领域,于是,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专立“知音”一篇,并言:

26、还有那些托君臣之大义,结骨肉之深情,志存高远的事业上的“知音”们,如春秋时代的管仲与鲍叔牙、西汉的刘邦和萧何、三国时候的孙策和周瑜,桃园结义的刘、关、张等等,深明大义,情同手足,为着共同的事业,生死与共,亦可谓事业上的“知音”典范。

27、在钟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28、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寄张元夫薛涛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29、伯牙善抚琴,子期最辨音,高山情依依,流水叹古今.

30、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宋·王安石《伯牙》

31、俞伯牙破琴绝弦不再抚琴,是因为失去了知音钟子期。

32、钟子期的诗句有哪些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33、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4、诸多不从实际出发的批评,当然算不上“知音”。但这样的事实却大量存在,所以刘勰十分慨叹:“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他进一步解释,麒麟和獐子,凤凰和山鸡的差别是很悬殊的;珠玉和石块的不同也是很明显的。但是竟有人把麒麟当獐子,把山鸡当凤凰。魏国人又把美玉当怪石,宋国人则把石块看作宝珠。形体上有着显著差别的东西尚且难免如此在认识上错位,文学艺术的鉴识就更其难矣。

35、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6、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37、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38、高山可仰止,流水能赏意,人去琴无声,琴在无人知。

39、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40、有一次,已是晋国大夫的伯牙乘船从楚国回晋国。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

41、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言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明·冯梦龙《高山流水》

42、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俞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俞伯牙抚琴的民间故事。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版本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凌蒙初编著的“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朝末年,报翁老人在“三言”、“二拍”的基础上,又通过精选出版部古典白话短篇小说集——《今古奇观》,其十九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即详说了此事,至此300多年来一直流传至今。

43、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意思是: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

44、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保持一颗平常心的诗句(精选63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