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文案100句】
【琪琪句子迷】精选王阳明名言、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一、王阳明名言
1、(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2、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3、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4、佳作赓续先者之为,创吾辈之有为
5、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6、求通民情,愿闻已过。—— 王阳明
7、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8、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9、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0、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1、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平和,然后作乐。
12、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13、“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14、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5、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8、事上练,于时局中立决断,方破犹豫之贼。
1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0、于缄默中积淀才能,破焦虑之贼。
二、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1、译文: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2、(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
6、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7、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8、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10、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11、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2、抖音: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3、若人真肯在良知上用功,时时精明,不蔽于欲,自能临事不动。不动真体,自能应变无言。
14、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15、(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0、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三、王阳明名言知行合一致良知
1、王阳明名言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男人与女人之间靠的是什么维持?
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王守仁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5、修心以为矢,破心贼之盾
6、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9、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11、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12、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王守仁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4、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这也是对心学最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15、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17、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18、得舍放眼量,常望苍穹白月光。丹青卷上留墨痕,回顾历史看得舍之道。老子有言:“失之,得之。”庄子曾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王国维也曾赋诗:“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都看透了世间得与舍的真谛,这是由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孕育出的精神,又由这种精神滋养来的惊人内力。是啊,得失参半,枯荣与否,何须常萦怀?追寻理想时,与其日夜为欲望连累身心,不如破欲望之贼,悠然若飞鸟,超然若浮云。故曰:得舍宜应放眼量,欲望太盛防肠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19、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20、王守仁名言名句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四、王阳明名言知行合一
1、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2、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3、一辈子啥都不重要,活着就有希望
4、“夫学术者,古今圣贤之学术,天下之所公共,非吾三人者所私有也。天下之学术,当为天下公之。”
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6、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8、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1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11、诚如《诫子书》中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只有懂得沉淀自我,方积得一身才华;只有荡平心中焦虑,方看得身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记彭士禄院士清水洗尘,静修才能,潜心向学,不怕独迎风波苦,将一生现身于核潜艇事业,苟利国家,终日乾乾。毕淑敏曾说:“树木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才有可能成为栋梁。”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我们也要懂得平静内心,摒弃焦虑,方得增才干,添才华,不断地靠近前方的理想。
1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3、(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14、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5、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16、(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1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8、于磨练中逐梦未来,破犹豫之贼。
19、(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20、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五、王阳明名言名句及赏析
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立意:人生若想实现理想,必先破除心中“三贼”,即焦虑、欲望、犹豫;追求理想过程中,感到痛苦时,不妨从内心获取真正的力量;专注、洒脱、决断是我们获得成功的三大法宝。
2、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4、破心中三贼,书人生传奇
5、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6、顾炎武《日知录》卷七中提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管仲)。”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且进一步说明“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节庵公墓表》)王阳明《传习录拾遗》说:“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
7、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8、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守仁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9、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10、清代文学家沈复有言:“人生碌碌,竟短论长,却不道枯荣有数,得失难量。”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被欲望所裹挟,有人在欲望中迷失自己,堕入深渊,也有人在欲望中披荆斩棘,寻求光亮。“一身报国有万死,两鬓向人无再青”。“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二十八载,不染俗世纷华,以身许国报宏谋,为我国氢弹研究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何尝不向往青春的自由多姿,他何曾不留恋妻子儿女在臂弯的温度,他何曾不歆羡荣誉之下闪耀的光环?然而这些,在他爱国的热忱面前都黯然失色。再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元勋”邓稼先,物理界巨擘杨振宁……他们无一不凭着一腔热血,点燃信仰之火,挣脱欲望的泥淖,以理想之光照亮中国的未来。
1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12、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4、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16、本文收录的王守仁名言王守仁作品依照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王守仁事可以了解王守仁简介.如果您也有私藏的王守仁的名言或喜欢的王守仁的作品,欢迎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2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守仁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17、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8、王阳明名言十:“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9、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20、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