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的诗《断章》出处【文案100句】
【琪琪句子迷】精选卞之琳的诗、卞之琳的诗《断章》出处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卞之琳的诗《断章》出处!
一、卞之琳的诗
1、(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
2、轮船向东方直航了一夜,大摇大摆的拖着一条尾巴,骄傲的请旅客对一对表——“时间落后了,差一刻。”说话的茶房大约是好胜的,他也许还记得童心的失望——从前院到后院和月亮赛跑。这时候睡眼朦胧的多思者想起在家乡认一夜的长途于窗槛上一段蜗牛的银迹——“可是这一夜却有二百浬?”
3、无独有偶,下面这首《无题》同样出自卞之琳之手,也同样是由相互呼应、互文互释的两小段组成——
4、我仿佛脱下了旅衣的老江湖
5、家驮在身上像一只蜗牛,弓了背,弓了手杖,弓了腿,倦行人挨近来问树下人(闲看流水里流云的):"请教北安村打哪儿走?"骄傲于被问路于自己,异乡人懂得水里的微笑,又后悔不曾开倦行人的话匣像家里的小弟弟检查远方归来的哥哥的行箧。
6、“抽出来,抽出来,从我的梦深处又一列夜行车。”这是写实,故紧接着一句“这是现实。”这两句十分切实,十分空灵,因为是又一列“夜行车”,故如从“我的梦深处”来了。诸君,车站上的火车来了,不像是从我们的梦深处来了吗?故曰“这是现实”。
7、卞之琳在《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的《前言》中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把它归入什么类。”现在看来,把这本书视作中篇报告文学是比较妥当的。在书中,卞之琳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地记述了七七二团抗战初期与日本侵略军浴血苦战的历程。他不仅叙写了长生口、七亘村、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经过,更着重把笔触放在写“人”上,从指挥员———旅长陈赓、团长叶成焕到普通战士,他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让他们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昨日和今日的读者面前。
8、曾经叫我梦到过小地震,
9、细品之下,它给出了每一个心灵乃至物象的各自的位置感和互相的联系性,提示了世界与人生的相对性存在与价值——茫茫人海,互为参照,更互为风景。“你”并非确指,其实有无限的可代入性。
10、像一个天文家离开了望远镜,
11、我认为《距离的组织》的底蕴,是表现一个思想复杂但是诚实,感觉敏锐细腻,耽于白日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令人失望的时代里,为灰色氛围所困扰的苦闷与失落感。这首诗没有过分费解,诗人只表达自己的感觉,但却相当真实地表现了大时代的氛围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12、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13、底下写诗人的心跳都跳得令我们非常之能了解,但一点也不同情他,因为有这一首好诗。
14、卞之琳的诗作都是抒情短诗,曾经公诸于世的总共亦不满二百首。除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过诗集《汉园集》(1934年编集,1936年出版)外,尚出版过的诗集有:《三秋草》(1933年),《鱼目集》(1935年)、《慰劳信集》(1940年),以及建国后的《翻一个浪头》(1951年)。
15、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16、啊,我过去对这点太不关心了!
17、法律的长枪刺上去自己会折断,
18、半岛是大陆的纤手,遥指海上的三神山。小楼已有了三面水可看而不可饮的。一脉泉乃涌到庭心,人迹仍描到门前。昨夜里一点宝石你望见的就是这里。用窗帘藏却大海吧怕来客又遥望出帆。
19、袒胸去体验穷苦人怎样感受吧,
20、《断章》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卞之琳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二、卞之琳的诗《断章》出处
1、卞之琳的《无题》之佳,应是无以复加的。这诗是中国传统的爱情无题诗,从组诗的诗思运行上看,从第一章出发,“期望你来”,到第二章的“期望你出去”,第三章的“分离”,第四章的“相聚、别离、相见”,第五章“分离”,章章相连,有条不紊,构思极为严谨。
2、诗人以短短四行“断章”,便充分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
3、卞之琳于古稀之年写就的这段话迂曲深婉、百转千折,把自己和梦中情人之间从1933年北京初识,到1936年苏州再见期间发生的情感的涟漪与一波三折、辗转反侧写得纤毫毕现、细腻之至!尤其是,其分寸拿捏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既弥足含蓄,又让一众知情人心领神会,堪称描摹和体味单相思味道极浓的恋情的经典文字。
4、作为翻译家,他的译作《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代表了中国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最高成就;
5、有人说这首诗是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妹——张充和写的。卞之琳跟张充和相见并不多,张充和其实更一早拒绝了他的爱,但张充和从来没有在卞之琳生命中消失褪掉。卞之琳给张充和写过很多信,但她从未回过一封。抗战胜利后,张充和嫁给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并跟丈夫赴美定居,卞之琳则留在大陆生活。
6、当我们品评着这首小诗的不同凡响的题旨,流连于这首小诗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之中时,我们为什么还要作茧自缚,像诠释一道深奥的哲学命题那样去对它作枯燥乏味的理性分析呢?
7、《鱼目集》的产生时逢“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现代意义上的新文学。在这个时期文学与人民和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创作了自身的辉煌。《鱼目集》无疑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作品之一。
8、裹了破布条,侏儒的草管也穿得透……”
9、诗的第二段还是继续以水自喻,“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诗人说过自己很矜持,虽然她掠过的一丝笑影让诗人心动,但卞之琳还是不敢太冲动,生怕自己的冒失会让对方受到惊吓。于是含蓄地把自己比作水,既有自哀,也愿意载你。
10、实际上,卞之琳继承了“新月派”的主张,也同时受到法国象征派T.S.艾略特、瓦雷里、奥登等人的影响,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被评论家认为是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
11、独自在山坡上,小孩儿,我见你一边走一边唱,都厌了,随地捡一块小石头向山谷一投。说不定有人,小孩儿,曾把你(也不爱也不憎)好玩地捡起,像一块小石头向尘世一投。
12、或者指有一件衣裳挂在那里,因为人儿不来,于是把她身上穿的衣服一点一点的都看清楚了乎?总不至于是泛说一句,如上面青山白云等等一样。故我说这个句子晦涩。
13、因此,从哲思上透视卞之琳的诗世界,该是一个最佳的角度。然而以往刘西渭、朱自清、废名、李广田诸大家尚来不及选择这样的角度,却多半先在具体诗的诠释及繁琐的形式分析上束缚了手脚。诗到了人们需要细细地解析方能了解的当儿,原是一个成熟的喜征,但若同时忘了‘诗无达诂’的名训则又未免可叹了。”
14、卞之琳出生于江苏南通,祖籍南京溧水,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他在北京大学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并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他的诗歌在《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抗战期间卞之琳曾在各地任教,诗歌《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也被公认为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5、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
16、衣襟上不短少半条绉纹,
17、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18、对卞之琳其人其诗的感受
19、英雄们求的金羊毛,终成了海伦的秀发。
20、自从我来了,天天下雨。
三、卞之琳的诗歌作品
1、喂,你杭州?你上海?你天津?
2、《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
3、哲学大可不必惋惜一个关注者的丧失,诗歌却应欢呼又一个拥抱人。一般地,就相若的内涵元素与相当的普遍性而言,诗与哲学的联姻成了某种最佳的选择——两个殊异的极端相连,反而构成了一个圆满的环。因了神秘的瞬间,诗予哲学以最完满的躯壳;而通过某种内在的逻辑和理性的涂抹,哲学则给诗带来了内涵的深沉与时空的拓展。
4、《三秋草》收入其诗作88首,散文8篇,小说4篇,评论7篇。所选诗作代表了卞之琳诗歌创作的zui高成就,除继承古诗传统外,也借鉴西方现代诗,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自创高格,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先驱其之其影响流布当时,下及40年代“九叶”诗派,远至海外,甚至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也产生一定影响,受到海内外著名诗人、作家的高度评价。扩展资料:百年新诗史上的技术“第一人”
5、可以说,“生生之谓易”变化观里的“相对论”成了结连卞之琳诗作的一条中心纽带,堪称其诗心所在。
6、如果你有自己喜爱的诗词,希望被解读,
7、《断章》一诗的首段(前两行诗)和尾段(后两行诗)一是日景,一是夜景:白天的风景(小桥流水、草树舟船)悦了“你”的目,“你”作为风景里的一点,也悦了更高更远处(楼上)别的观景者的目;夜晚的明月陪伴了“你”的窗户,“你”温抚了别的人的梦。
8、诗中的“你”实指大名鼎鼎的才女张充和。
9、我在散步中感谢襟眼是有用的,因为是空的,因为可以簪一朵水花。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因为是有用的,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10、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1、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12、很多的新诗技巧,如非个人化、小说化、戏剧性处境、戏拟等,都可以追溯到卞之琳。卞之琳的诗风格精致,耐人寻味。因此,虽然他的作品不多,在新诗史上的影响却只有少数几个诗人可与比拟。其缺点是有时爱用文言句式、词汇,虽然他的用意在“化古”,有时却不免为古所化,诗风也由精致滑向枯涩。
13、我国现代诗人卞之琳作品《断章》。
14、也画了佛顶的圆圈,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15、曾经弹响过脆弱的钢丝床,
16、今天让我们记住中国文学馆给卞之琳的定位:江苏海门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他是南通的骄傲,江苏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17、为什么鞭那个妓女?你自己敞开背!
18、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19、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20、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四、卞之琳的诗属于
1、卞之琳还是莎士比亚研究专家。1929年,他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便译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时年十九岁。其代表译著《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更成为中国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最高成就,他的研究著作《莎士比亚悲剧论痕》是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中的里程碑。
2、本文摘自初岸文学出品图书《名家读新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蕴藏了最多水分的,海绵,容过我童年最大的崇拜,好奇心浴在你每个隙间,我记得我有握水的喜爱。忽然我关怀出门的旅人:水瓶!让骆驼再多喝几口!愿你们海绵一样的雨云来几朵,跟在他们的尘后!云在天上,熟果子在树上!仰头想吃的,凉雨先滴他!谁敢挤一滴柠檬,然后尝我这杯甜而无味的红茶?我敬你一杯,酒吧?也许是。昨晚我做了浇水的好梦:不要说水分是柔的,花枝,抬起了,抬起了,你的愁容!
4、这首诗是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他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断章》是他的不朽代表作。他师从徐志摩,与沈从文交好,倾心于才女张充和。他一生写诗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被评价为中国诗坛的琢玉者。
5、再接下去的这句就很值得玩味了:“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这里的“你”很令人糊涂。先看这里的“你”到底指的是谁,是诗人自己吗?或者是女主人公?卞之琳诗歌的多重解读在这句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有多种解读,如果我们把“你”当作诗人自己,这句话可能是诗人的自问,诗人知道自己愿意载她,但凭借什么载她呢?“船呢?”这里的“船”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相互交通的凭借或者说工具。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焦急苦闷的样子,又仿佛觉得诗人自己也似乎认为自己好笑了。
6、空灵的白螺壳孔眼里不留纤尘,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千种感情:掌心里波涛汹涌,我感叹你的神工,你的慧心啊,大海,你细到可以穿珠!可是我也禁不住:你这个洁癖啊,唉!请看这一湖烟雨水一样把我浸透,象浸透一片鸟羽。我仿佛一所小楼风穿过,柳絮穿过,燕子穿过象穿梭,楼中也许有珍本,书页给银鱼穿织,从爱字到哀字——出脱空华不就成!玲珑吗,白螺壳,我?大海送我到海滩,万一落到人掌握,愿得原始人喜欢,换一只山羊还差三十分之倒是值一只盘桃。怕给多思者拾起:空灵的白螺壳,你带起了我的愁潮!我梦见你的阑珊:檐溜滴穿的石阶,绳子锯缺的井栏……时间磨透于忍耐!黄色还诸小鸡雏,青色还诸小碧梧,玫瑰色还诸玫瑰,可是你回顾道旁,柔嫩的蔷薇刺上还挂着你的宿泪。
7、(王佐良:《一个莎剧翻译家的历程》,袁可嘉等人编《卞之琳与诗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5页)
8、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9、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怀里,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你想要研究交通史。昨夜付出一片轻喟,今朝收你两朵微笑,付一支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帐。
10、“在那个群情激昂的年代,大多数人欣赏不了卞之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趣味的变化,抛开艺术形态的干扰,卞之琳的名字将越发响亮!”江弱水透露,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卞之琳就名声在外,在台湾,余光中先生就是卞之琳最大的“粉丝”。
11、你同时还载了三十个失眠——
12、此刻在这里做了店小二。
13、从热闹中出来闻自己的足音。
14、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5、第46期:赤子般坦荡的蔡其矫及其诗《川江号子》
16、为帮助大家提高人文素养,开拓眼界,博雅君开设(慈航普读诗意人生)专栏,邀请于慈江老师每周鉴赏和点评一首诗歌——在倾情朗读名篇佳作的同时,解析写作特征、情愫表达。
17、接下来诗人想进一步走近一点,“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这里的“春潮”也是暗喻,代表萌动的春情。诗人非常清楚,对方也对这份情感很不确定,于是他主动进攻,希望她揉揉眼睛就能看见自己的诚意。但卞之琳依然不敢直言,原来这世间最令人心动且向往的一个字,却最难说出口。
18、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矜持”的,反射到诗里便是“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但果真不愿意讲吗?不愿意讲什么呢?诗人马上接下去说“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是啊,水的自愁自哀自愿,对方可曾了解?我们不知道女主人公是否了解,但我们很清楚诗人是自知的。卞之琳的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很常见的,又往往写得艰深晦涩,并非一下子可以读懂,而诗人在这里用这样浅白近乎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其情感,是很难得的。这都缘于诗人对自身爱情的预见性和自知性。
19、知了,知了只叫人睡觉。
20、卞之琳的《断章》确实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如果让我来讲的话,我宁愿用辩证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在桥上看风景,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近处的楼上,有看风景的人,也把你作为“桥”的风景的一部分看去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句本身就很美,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妙不可言。全诗用的是白描,却充满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你在桥上看风景,这是你的主观,但是你却不自觉地成为“桥”的风景的一部分。同样的道理,在楼上看你的人,他不也是“楼”的风景的一部分吗?同样的道理,当然,诗人更加抽象地用了明月的意像,你在观赏明月映窗的美景时,又怎么能知道,
五、卞之琳的诗我站在桥上看风景哲理
1、身在幽谷,心在峰巅|卞之琳的旅行
2、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中。
3、有意思的是,关于卞之琳艺术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不是出自中国,而是来自荷兰莱登大学的汉乐逸;关于卞之琳诗艺剖析最早的书,也不是出自大陆,而是香港中文大学张曼仪教授的《卞之琳著译研究》。
4、除了一首经典的《断章》,你可还知道关于卞之琳的其他信息?
5、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断章》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出自《断章》
7、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莫掀帷望远吧,如不想自鉴。可是远窗是更深的镜子: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我不能陪你听我的鼾声”是利刃,可是劈不开水涡: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独醒者放下屠刀来为你们祝福。
8、衣的绉(皱)纹应该如水的绉纹才对,所谓吹绉一塘春水,那么这个衣襟仍是来人的衣襟,即女儿走路衣服走得动了,即是望见人来了。那么这个衣襟并没有半条绉纹,应该是电烫得平平的,何以说绉纹呢?所以这个句子里面的“绉纹”二字用得很有问题。
9、活生生钉一只蝴蝶在墙上
10、————————————
11、——————————————
12、也可以这样讲:是诗人自己同自己说话,你说你愿意载她,你的船呢?你的船呢?于是自己觉得自己好笑了,这时正在下楼,下楼去罢,南村外一夜开齐了杏花。
13、诗大约总是在车站上等车等得着急写的。
14、他是个诗人,笔风轻逸,敏感、痴情。
15、诗人以短短四行“断章”,便充分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整首诗将一个相对性的世界融入在一幅精美的平方风景画中,有桥有月、有人有梦,和谐自然。读者在不同的境遇与迥异的心境下阅读这首诗会产生不同的体会与回响。
16、提起卞之琳,你一定会想到他的传世之作《断章》。
17、赋一支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帐。
18、倚着西山的夕阳,和呆立着的庙墙对望着:想要说什么呢?怎又不说呢?驮着老汉的瘦驴匆忙的赶回家去,忒忒的,足蹄敲道道儿──枯涩的调儿!半空里哇的一声一只乌鸦从树顶飞起来,可是没有话了,依旧息下了。
19、“诗间寄情山水,歌中浸染柔情”,本期与慈江老师一起,共赏卞之琳及其诗《断章》《无题》。
20、清早下楼看见外面许多杏花,这是现实。其余的都是痴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