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作品的特点【文案100句】
【琪琪句子迷】精选苏洵作品、苏洵作品的特点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苏洵作品的特点!
一、苏洵作品
1、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2、齐人未尝赂秦,终26继27五国迁灭何哉?与嬴29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30丧,齐亦不免31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33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34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5速36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38之。洎39牧以40谗41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44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45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47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4、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
5、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7、苏轼 公元1037年~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还有人们常知的一道菜东坡肉
8、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9、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10、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11、苏洵主要作品有:《嘉祐集》、《权书》、《衡论》。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12、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13、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
14、苏洵 公元1009年~公元1101年,北宋文学家,官至秘书省校书郎,擅长散文,尤其政论,注有《嘉佑集》二十卷,以及《谥法》三卷
15、《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合集(共21集)
16、写于公元1043年,当时苏洵34岁,《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1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8、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19、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
20、▲苏辙致定国承议使君尺牍《宴居帖》
二、苏洵作品的特点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
3、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4、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
5、一门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
6、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用间》
7、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8、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
9、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10、以致在后来的历史长河里,
11、率先提出"文人画"的理念
12、苏洵的作品集诗作:《云兴于山》、《有骥在野》、《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颜书四十韵》、《欧阳永叔白兔》、《六国论》、《忆山送人》、《颜书》、《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散文:《颜书四十韵》、《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文集:《权书》、《衡论》、《嘉祐集》、《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
13、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人合称“三苏”。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四大家”。
14、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15、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16、(百家讲坛)之三十三《宋徽宗之谜》合集(共16集)
17、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18、▲苏辙《春寒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20、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三、苏洵作品图
1、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
2、苏洵《道中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宋史》称: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的高超大致和苏轼相近。
4、(甲骨原图)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之三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
6、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7、智力:智谋和力量(国力)。
8、(百家讲坛)之四十三康震教授《唐宋八大家》
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厉害。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
10、苏过(1072—1123)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人。轼第三子。哲宗元佑六年,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随父北归。轼卒后,依叔父辙居颍昌。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有《斜川集》20卷,已佚。事见《永乐大典》卷2401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338有传。
11、▲苏轼《阳羡帖》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12、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每次佳节均在愁里度过。曾有的雄心壮志也只有在醉时才略有显露。冒雨晚归而感寒意,难以入睡。韩琦诗中那种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
13、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14、2×2cm
15、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三苏
16、▲苏轼《致南圭使君帖》书于1096年(绍圣三年)行书
17、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18、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19、▲苏轼《宝月帖》,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四、苏洵作品
1、在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的苏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3、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4、三苏父子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传唱古今。三苏在文学上的造诣,既同出一源又各有千秋,人们常说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三苏父子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为官清廉,同情民间疾苦,为贫苦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今天的眉山人以三苏为荣,人人交口称赞。并在眉山建有三苏祠。三苏祠位于眉山城西南隅纱毅行,始建于元代延祜三年(1316年)以前。明代洪武年间增修扩建,嘉靖九年(1530年),眉州太守莫钝对其大维修,并臵祀田,明末毁于兵火。由于受他们人格魅力的影响,在今天的眉山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气,民风淳朴。
5、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同时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苏洵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淡化笔势,改变文章节奏,缓和文章语气,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婉,多体现于针砭时弊的文章中。扩展资料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6、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7、约1047(庆历七年)
8、在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6是《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开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和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
9、6cmX5cm
10、苏洵没有跟皇帝一起读书。
11、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12、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13、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14、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
15、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16、该文章劝说人君遇到贾谊这样的人才,要大胆使用,不要错过时机;劝解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论证有理有据、层次分明。
17、千古文章四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18、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主要作品:《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等。
19、《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吾疾夫世之人不究本末,而妄以我为孙武之徒也。夫孙氏之言兵为常言也,而我以此书为不得已而言之之书也。故仁义不得已,而后吾《权书》用焉。然则《权书》,为仁义之穷而作也。
20、苏洵文章的语言,字字珠玑,句句珍宝,既古朴凝练,又生动形象,妙语连篇,内涵丰富,读了使人回味无穷。苏洵论文,见解亦精辟。
五、苏洵作品主张
1、“三苏”,“唐宋八大家”,“宋四家”这些称谓皆与苏氏家族有关,这是一个何等家族。清代宰相张鹏翮撰三苏祠门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 王安石:字介甫,世称王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较著名的文章有《读盂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
3、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
4、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5、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6、5x9cm
7、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8、总结 以文学成就论 苏轼>苏辙>苏洵
9、王安石合集(共22集)
10、(百家讲坛)之四十鲍鹏山教授新说《水浒》合集(共63集)
11、苏洵出生于四川眉山望族,又有两个成功的哥哥,年轻的时候苏洵不爱读书、“不务正业”在当时饱受非议。苏洵十九岁时娶了眉山另一个望族程家的女儿,已经成家却未立业,直到多年后才“始发愤”。
12、君子慎始而无后忧。——《上文丞相书》
13、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这句中的“始”与下文“至丹”的“至”,“洎牧”的“洎”,“用武而不终”的“不终”,互相呼应。
14、▲苏轼《尊丈帖》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15、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6、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代表作:《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17、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8、意思是:我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才成为您的座上客,最为不才。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宴上的闪闪金罍相映衬。韩丞相好贤可自己官卑位低不配这种礼遇,多年来清闲无事陪伴诸位儒生老于太常寺。从二十七岁开始,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多次科考不第。
19、《苦难辉煌》合集(共12集)
20、《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