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人生语录
1、蔡锷书法 归国后,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编练新军,整军经武,培养军事人才,为反清革命殚精竭虑。
2、据梁启超回忆:″四个月里头,平均每日睡觉睡不到三点钟,吃的饭是一半米一半沙硬吞。
3、督滇期间,蔡锷在维护云南及其周边统一和稳定的同时,领导军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改革,对于推进云南经济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4、”从梁启超的叙述侧面可知蔡锷将军以残疾之军而能屡战屡胜,实在是用兵之奇材,带兵之楷模。
5、但蔡锷对诸将说:“吾非不知君等意,然吾志在讨袁,若以责任属唐,自居后方,人其谓我何。
6、要与先生横铁笛,一时吹作共和声。
7、开新业锷刃存之,雄心勃勃展鸿猷。
8、”他不满于旧式军队的腐败、涣散,发誓要为国家训练一支有用的军队。
9、若其济也,吾侪引退,决不在朝。
10、蔡锷将军英年早逝,临终仍以国家人民为念,竟无一念之私,真是可敬可叹。
11、 他那时便立志"一人冒险,而遂开千古文明之境界”,则势在必为。
12、正可谓:壮志未酬身先死,英雄之气冲霄汉。
13、所以,他办军校、练新军,都从改良军队作风、提高军人素质入手,其核心就是人格的养成。
14、 蔡锷将军是从湖南邵阳走出去的著名讨袁护国、再造共和的政治家、军事家,毕生致力于救国救民。
15、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16、他与老师梁启超相约"事之不济,吾侪死之,决不亡命。
17、蔡锷纪念馆翻开历史沉重的页面,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踊跃来到眼前。
18、这里曾经是蔡锷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19、斯人远去,江河呜咽,透过历史泛黄的书页,那股英雄之气依然氤氲在山河之间。
20、”当时,诸将希望蔡锷留守昆明,而让唐继尧带兵出征。
21、他在在云南起义誓师会上发下誓言:“吾明知力非袁敌,吾为全国人人格而战而已。
22、蔡锷乡原名蒋河桥乡,上世纪 90 年代人们为纪念蔡锷改名为蔡锷乡,而后村民修建了这座石牌坊,供后人观瞻。
23、离川前,蔡锷作《告别蜀中父老文》,启程离川赴沪。
24、敢唱满江红一阙,从头收拾旧山河。
25、 (四)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26、 (三)此次在川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督军、戴省长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励。
27、”跨过这座石牌坊就进入了蔡锷乡,它不仅起着划分地界的作用,还代表着人们对革命先驱蔡锷将军的无限怀念。
28、他甫上任,带兵严格,决不姑息,″一日而撤换官长至廿余人之多,仅留一排长。
29、他最看重“不要钱,不怕死”这六个字。
30、他有两首诗,也作于这个时候:《谒草堂寺》锦城多少闲丝管,不识人间有战争。
31、 如今,蔡锷将军去世已有 1 年,蔡锷故居周边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前往拜谒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32、 护国战争结束后,蔡锷任四川督军兼署省长,致力治川,但因喉疾加剧,赴日就医,1916 年 11 月 8 日病逝于福冈医科大学医院,年仅 34 岁,次年4 月 12日,被国葬于岳麓山,为民国国葬第一人。
33、他在政治和军事上才华横溢,善于把握时局,富有胆识和谋略,可惜英年早逝。
34、不久,又于9月初转赴日本治病。
35、蔡锷也以再造共和之殊功,被誉为护国元勋。
36、所以他训练出来的士兵均能打硬仗吃苦耐劳。
37、及举兵,唐继尧只给了他三千羸弱的士兵,蔡锷就率领着这些士兵上了前线,他所能带到前敌的只是二等以下的兵,这给后来的战斗带来重重障碍。
38、此次义举,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
39、湘江河畔,岳麓山上,有一座坟茔,人迹罕至,早已掩映在灌木丛中,难寻难认,那是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革命史上的真正英雄蔡锷将军之墓。
40、艰苦卓绝在倒袁誓师会上,蔡锷在会上沉痛致辞:“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
41、裁散兵丁二百余人,而毫无声息,亦云幸矣。
42、他一日撤换长官20多人,裁兵2多人,而无声无息,正是他一直恪守着“澹泊明志,夙夜在公”的自制铭言,严格自律,不徇私情的结果。
43、 ——蔡锷 漫步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的林荫小道上,远望蔡锷故居,它背靠蔡家山,坐东朝西,三间正房带一间小侧屋,结构保留着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特征,为悬山顶土砖、上盖小青瓦、单层的普通农舍。
44、他于8月中旬离开成都,前往上海。
45、”(蔡锷集,274页)。
46、【蔡锷人生语录】近代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演绎了一幕幕壮烈画面,唱颂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47、19年10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成绩优异,并与随后毕业的蒋百里、蒋尊簋(一说张孝準)一起被誉为“中国士官三杰”。
48、蔡锷故居 “废旧制蔡公去矣,正气昭昭怀典范。
49、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云南积极响应,发动和领导了昆明新军“重九起义”,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并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