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和含义【文案100句】

2022-11-01 09:26:16

【琪琪句子迷】精选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和含义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和含义!

一、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

1、虽养好强健,犹须断欲一年。若以为复原而犯,多半必死。

2、③猥杂:指随学恶友、恶知识。因人与人之间相处即会产生影响,与恶友相处,受其染污,惟有引生烦恼、增长罪恶。古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

3、相反,过去世的十善业会给今生带来幸福圆满。十善业的感受等流果是:

4、想亲身走一走虔诚的转经路,

5、雨越来越大了,车子又在盘上公路上穿云过雾,窗外大雨滂沱。当开始爬上海拔4658的“业拉山”半山腰时,透过车窗回望邦达镇,雨中的邦达广场已经模糊一片,但从山脚延伸过邦达镇曲折迂回直至远方的玉曲河溪流隐约可现,四周山岚起伏,邦达草原就横卧在那山谷之间,我知道这地儿、这角度似曾熟悉,就是那我一直在梦中来过的地方,只不过今天是个阴雨天,梦中它却是阳光明媚一片。

6、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7、老韩已尽力,终究还是抵挡不住高反,但西域行的路上没有失败者,从内心决定的那一刻起,相信这一路将会是每个人人生值得回忆的一页,而现在就淡然一切、重新启程吧!早上送走老韩,稻城的阳光此时刚好越过云雾、爬上对面的山巅,我看到了那丝阳光,执着的洒落在这小城间、洒落在山坡上、洒落在田野里,我想它此时一定也洒在老韩心里、温暖并照耀着他接下来一路将会好梦相伴吧。

8、通过以上的比较,可知菩萨是严厉的对境、极其有力的能生罪福之田,我们接触菩萨,应当小心谨慎善护自心,对于菩萨的一切言行,哪怕极微小的方面,都要尽力随喜,称扬赞叹,在态度上应该谦卑恭敬、欢喜柔和。而在我们身边,哪一位是圣者菩萨或已发世俗菩提心的菩萨,以凡夫肉眼无法测知,这样就应以清净心平等观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惟有自己是凡夫,如此方能远罪获福。对高僧大德的弘法利生事业绝不能生嗔恚心作诸障难,否则以宝贵的人身造作地狱重业,只会落得极其悲惨的下场!

9、正因为它是世俗名言中一条永恒的法则,在这个宇宙无时无处不显现它的存在,所以一切真善美的道德行为便有了依据和保证,一切圣贤立教皆基于此,一切生命的求证圆满也必基于此,否则一切世间的美德、一切出世间的解脱都只会成为口中的立论,而变得毫无实义,义士舍身成仁、烈女坚贞守节也成了迂腐无义之行。如能对此生起坚固的定解,那么善恶、苦乐泾渭分明,我们一切身语意的行为必将唯善是趋。所以宗喀巴大师说,对业果的决定无欺获得不移正见,是为一切佛弟子的所有正见,是一切白法(善法)的根本。

10、拘留沙国有位恶生王,看见一金猫,从园堂的东北进入西南角,就命人挖掘,结果得到铜盆三重,里面装满了钱,而且五里之内都是如此。王甚觉希奇,就问尊者迦旃延此事的因缘。尊者答道:“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当佛涅槃后,曾有一比丘乞食,置钵于路边,告诉行人:如人以财置于此坚牢藏中,一切王贼水火不能夺去。当时有一穷人,听后踊跃欢喜,恰好他有卖薪钱三文,随即取钱布施。在返家的五里路上,穷人步步发欢喜心,当他到家要进门时,又遥向比丘所在地顶礼发愿,当时的穷人就是您的前身。”

11、穿过小巷,来到寺院正中,眼前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其建筑风格和哲蚌寺的措钦大殿如出一辙,果然没猜错,这就是色拉寺的措钦大殿。措钦大殿也是色拉寺最大的建筑,由多根大柱子支撑,一般举行宗教仪式的活动,可同时容纳众多僧人参拜,殿内供奉着寺院创始人释迦益西的塑像。同马头明王殿一样,殿堂已关门,所以也就在广场渡留片刻,留下它的部分光影。

12、所以即使是圆满成就的佛陀,也示现因往昔的诽谤,在历经久远劫后,仍然丝毫不爽地感受恶业的报应。

13、《菩提道次第广论》云:“五种取蕴总为苦义分谓是当成众苦之器,及依已成众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坏苦器,是行苦器。”即:由此五取蕴,会引生当来的众苦,所以是当成众苦之器;由宿业感得现在已成的五蕴身心,是这一世(能依)老病等苦的所依止之处,所以是依已成众苦之器;正因为有了五取蕴便决定会产生苦苦、坏苦,所有的苦苦、坏苦都依于此五蕴的身心而发生,所以是苦苦器、坏苦器;初成取蕴,即已决定了其行苦自性,因为一切行都是在过去惑业的支配之下,随惑业转、不能自主,所以是行苦器(行含有不能自主之义)。

14、究竟,他人已理解所说之义。依《俱舍论》观点,以有染心变换情况而说,当他人解义因此而变更了解,即成妄语。如果他人不解,不至于变更了解,故仅成绮语。以下三种语业,在对境未解时,都仅成绮语。

15、在黑绳地狱,众生被狱卒带到炽热的铁地上,狱卒用黑绳在其身上划分为四份、八份、十六份等,然后用火红的铁锯锯割,锯开后又马上粘合复活,如是反复感受剖割的痛苦。

16、回到旅馆拖好行李下楼,小韩师傅已经早早的在门口候着了,只待剩下三位到齐便好出发。早餐也不挑剔,路边小店解决就好,毕竟今天的目的地是芒康,将近四百多公里的路程,加上路上边走边耍,这一天怕也是人在车上、心在路上,值得好好期待的一天。川藏线,只要你有我这样的心态,哪怕二十四小时在路上,那都是风景,不服欢迎来试。

17、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8、领袖只有真正地以爱心关怀民众,才会发展领导智慧,开启心系苍生的崇高德行,才能得到民众的爱戴和拥护。这样必然能在慈悲的爱民利生中,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

19、(2)随:系心缘于出入息,不作加行,随息而行,念息出入各至于何处。即缘念息入,是行遍全身?还是只行一分?随此息入到喉、心脐、髋、髀、胫,乃至于脚趾,念恒时都随逐于息。又缘念息出,离开身体乃至一搩、一寻,随息所至之处,念恒随逐。

20、所以欲出生死,了解烦恼及其对治极其重要。这又依于先知烦恼。

二、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和含义

1、依佛所言,当布施的意乐和所施之物都相同时,布施的对境愈殊胜,布施所生的福德力也愈强大。象上面列举的对境有世间的轮王,声闻乘的一至四果罗汉,缘觉乘的辟支佛,大乘的菩萨,断证圆满的佛陀。这些对境在功德方面有巨大的差异随着对境的功德次第增上,对其布施所生的福德也依次成千上万倍地增长。

2、生身父母,恩重难量,是我们必须尊重的对境。《亲友书》云:“若人孝父母,其家有梵王,现召善名称,来世生天堂。”所以对父母只要略作损益,感应有如桴鼓,至为迅速。

3、一边是川西,一边是藏区,而金沙江就横卧在两地之间,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并紧紧将两地挽在了一起。今天,我们将跨过金沙江,暂别川西,要真正进入西藏领地了,对我们来说,这是318上一个标志性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开始。

4、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5、9古代主管检察的官员。

6、海拔(米):最低3005最高5013平均4082

7、如果我们能够停下追逐外物的匆匆脚步,聆听诸佛菩萨的教言,认真思维因与果的关系,就会知道随着业识的投胎,每个新生命都携带着过去世所有的业而来到今世。这些业几乎决定着有情此生的一切:从内在的心理个性、生理状况,直到外在生存的环境。过去世的业会在今世逐渐显现出它的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与增上果。如果今世没有造重善或者重恶的现法受业,那么今世所显现的人生遭遇,几乎都是由过去世的业感召而来。当然这一生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便只能按着既定的时序次第显现。懂得这些之后,对于人生我们不会有太多的狂想和失落感,能安于命运而不怨尤,会冷静地分析导致今世缺陷的原因,从而断恶行善,为今生与来世的幸福创下生机。

8、进拉萨市区之前,经过了沿途以来最严格的安检,身份证加系列扫描,不亚于登机之前的检查。看了看手表,到拉萨此时已经是下午的两点半。拉萨留给我们的时间是两天半的时间,但牦牛、小白明天就将飞机打道回府,两位小姐姐明天去玩羊卓雍措后也于后天返程,所以,几位在圣城呆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自圣城开始,后续基本上就是我一个人的行程了。于是,过安检口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酒店安顿好住宿。

9、恢复力:发誓今后不再造罪业,指静息十种不善业等。《毗奈耶广释》云:“若无诚意防护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入行论》云:“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所以防护自心后不再作恶业至为重要。

10、我们断恶要象灵源禅师那样有决断心,否则恶习始终牵连不断,难得解脱。曾闻藏中强盗盗窃之后,良心发现即生忧悔,但不久即忘,又随恶业习气继续行恶。这就如同大象在热沙中难忍逼恼,而入清凉池中,尔后又从池起,再入热沙,复又感受热恼,奔入清凉池,如是反反复复,始终不可能有解脱热恼之时。又如人服毒才解,又去服毒,如是身内之毒永无净除之时。同理,断恶如无决断心,则永远也不可能脱离恶业的污染而超出恶趣。

11、从这则公案可知,畜生亦有自尊心,受辱骂时尚感羞耻,不愿尽力,何况人与人之间,如受恶语中伤,岂能不因心灵受到打击而滋生报复之心?所以从众生相处互感的报应来看,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反之亦然,骂人者人恒骂之,损人者人恒损之。这是由恶口伤人的业力必然回应而来的感受等流果。所以即便是旁生,如果我们能够慈悲爱护它们,它们也会懂得报恩,如果以恶语伤害它们,它们也会伺机报复,即使当时力弱无法报复,但此怨恨之气始终蕴在心田,若无对治,在未来世也必定会暴发出来。

12、大品经云:“若人不信,谤大乘般若经,直堕阿鼻地狱,无量百千亿岁中受极苦痛,从一地狱至一地狱,若此劫尽生于他方大地狱中,他方劫尽,复生此方大地狱中。如是展转遍十方界。他方劫尽,还生此间大地狱中。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亦遍十方界。畜生罪毕,来生人中,无佛法处,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常痴狂騃,无所别知。”

13、加行,在发心的基础上,以实语或者不实语,随自己的意乐而说。

14、色拉寺的布局也类似哲蚌寺布局风格,是以措钦大殿为中心,周围散布着各大扎仓的众多建筑。与内地汉传佛教的建筑不同,色拉寺并非中轴对称布局,而是分散的错落在山间,殿宇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头明王殿和措钦大殿。

15、太和杨黼,辞别双亲,入蜀访无际大士。途中遇一老僧。僧问杨黼到何处去,杨黼答:欲访无际大士。僧说不如去见佛。杨问:“佛在何处?”僧说:“你尽管回去,如见倒穿鞋、披某色衣的那个便是。”杨黼听信,遂返回家。到家时天色已晚,杨黼敲门,母亲听到,急披衣、倒穿脚走出门来。杨黼一见,正好和老僧讲的一样。杨黼当下惊悟,自此之后,尽心竭力孝敬母亲,并亲注《孝经》近数万言,一日砚滴将干之时,池水忽然盈满,人们都说这是至孝的感应。

16、太仓黄建安,见苏州松江两郡,百姓困于浮税,常自忧思。每日晨兴礼佛,必定叩天祷告,祈求豁免两郡浮粮。又不遗余力,呈示民情于当事,时人都笑其多事。庚寅午秋,建安患病,入冬病情加剧。至十一月晦已经数日水不沾唇,当夜五更,忽梦帝君传其到丹陛,帝君示谕他说:“你数久当命终,因为志诚恳切为民减粮,所以延你寿算。”遂口授一教敕。经三次传诵,而后记忆。待建安睁眼惊视,才知身在床榻,而精神忽觉健旺,旧病顿若捐除。后建安谢绝世事,长斋学佛,又过数年,无疾而终。

17、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18、由上品悭贪业所感的饿鬼众生,时时都不离饥渴,由它们饮食所生障碍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种,即外障饿鬼、内障饿鬼和食障饿鬼。

19、如是已经成为清净身器,堪能进修,应依何门入于正修?五停心观是入道首应修持的观法,即: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其中慈悲观是观众生多嗔而起慈悲心对治嗔心烦恼;缘起观是痴心重的众生缘修十二因缘,以治愚痴;界差别观是分析众生的身心为地、水、火、风、空、识六界的假合,以治我见;而不净观、数息观分别对治贪欲和散乱。以下将详述此二修要。

2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三、释迦牟尼名言300句

1、由此下至无间地狱的凡夫、上及圣者诸佛菩萨,宇宙无量时空之中的圣凡境界,有着种种苦乐的差别,每一苦报必有其对应的恶业之因,每一乐受必有其对应的善业之因,每一种业因必定恰如其分地显现它的果报,既不会颠倒也不会紊乱。比如行善不可能感苦,造恶不可能得乐,又同样是善业,布施不是相好的根本因,持戒不是增财的根本因。所以世间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苦乐的法则,永远不可能有什么超越性的变异。

2、①所依:指烦恼种子。平时未缘时,烦恼种子随眠潜伏,一旦随缘则会现起。

3、佛鉴禅师谈及先师行谊时说:“先师节俭,一钵囊一鞋袋,百缀千补,犹不忍舍弃。曾说:此二物相随我出关,已十五年矣,岂肯中途弃之。时有泉南吾上座,送一褐布缀,自言此衣自海外得来,冬服则温,夏服则凉。先师说:老僧寒有柴炭纸衾热有松风水石,蓄此何为。最终竞谢而不受。”

4、“做人奴婢,是负债不还、不礼三宝的果报;为人丑黑,是遮佛光明的果报;身材矮小,是轻慢人的果报;愚昧无知,是不求学的果报;性格专愚,是不教人的果报;为人喑痖,是诽谤人的果报;耳聋目盲,是不听法的果报;身生恶疮,是鞭挞众生的果报;常遭狱难、扭枷其身,是笼系众生的果报;为人口缺,是前生钩鱼口缺的果报……”

5、原来,久远以前拘留孙佛出世时,他出家为寺主,有数位檀越洗浴众僧,完毕后又以香油涂身。在众僧中有位罗汉,寺主见他,嗔心即起,口出恶言说:“你一个出家人以香油涂身,这和用人粪涂身有什么两样。”罗汉听后对他生起怜悯心,于是在他面前显现各种神通。寺主见后,当即忏悔罪业。因为恶口的业力,他在五百世中,身常臭秽,人都不愿接近。又因曾经出家,且向罗汉忏悔,所以今生遇佛出家、得证圣果。

6、有问:大悲生起、不忍众生苦、为利有情希求无上菩提,即此便已满足,何故中间还须修增上意乐。

7、人生所历之境往往安危难测,舍危就安本是人之常情,但在人我利益的关头如果只知保护自己,而不惜危害他人,则杀机已经潜伏于心,由此害心可以无所不作。然而安危之机,如环周转,到底凡情难测,所以本欲自趋保身之处却往往反至于杀身险地。

8、或有问:“往生上天都是从往昔离恶行善而来,为何天福报尽即入恶趣?”

9、我们虽处暗室屋漏之中,应知十方出世圣人、世间鬼神正满布虚空,以眼视我等,倘有一念邪心,即已洞若观火,所以,平时当慎独己身,存敬畏之心,杜绝非法之行,如是方为不欺天地圣人,而得身心正直,无愧无悔。

10、族姓圆满:即生于世间敬重、共同称赞的高贵种姓中。

11、七拐八弯,不自觉间就来到了一幢大殿前,殿前一片大大的广场,广场前立着两杆高高的旗杆,这里便是措钦大殿。措钦大殿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位于哲蚌寺中心,它就像我们汉地寺庙里的大雄宝殿。占地面积非常大,殿前有一石铺广场,登上宽广的石阶,便是八根列柱的明廊。大殿内的经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五光十色。大殿内供奉着大文殊像及白伞盖像,不论正殿或厢殿,都极为精致生动。

12、佛陀安立苦集灭道四谛的次第有着甚深的密意。四谛之中,苦为世间之果,集为世间之因,灭为出世间之果,道为出世间之因。

13、又有问曰:既然了知世间是苦,则应苦后直接宣说灭苦之灭谛,为何苦后必须宣说集谛。

14、老韩的骤然返程,让我丝毫没有防备,多少对我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至少从现在伊始,当下我缺少了一位随行的优秀私人纪实摄影师兼记者,毕竟这也在我们的计划之外,好在这次没有选择自驾,不然真是有点小尴尬了,借用这首半成品的小诗送给老韩和自己共勉。

15、以上五停心观、自相念住、共相念住是趣入解脱的资粮,称为顺解脱分,或名三贤位。

16、图1:盲眼人在崎岖山路中柱杖行走,堕堑坠崖都不觉知。表众生无明不见因果、不知无我空性长时都在愚痴的状态之中。

17、断除杀生,长寿无病;断除不与取,受用具足、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寡少;断除妄语,众人称赞、心具仁慈;断除离间语,眷属敬爱;断除恶语,常听悦耳之语;断除绮语,言语有力;断除贪心,常满心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18、初去西藏当然最终的目的地便是拉萨,而来拉萨必须要去打卡的首选地就是布宫。拉萨市区并不大,横竖不过五六十平方公里的样子,从城南走到城北,从城北走到城南,也不花多少时间,而布宫就坐落在市中心的位置。前俯拉萨河,后依宗角禄康公园,东临紧靠被八廓街串联起来地大、小昭寺,而它的西面则是藏式风格园林的典型杰作——罗布林卡公园。

19、我们一生的命运,从身心状况到境遇差别,无不受着过去世满业的支配,业既已造,报应难逃,唯一有主动权的时候就是现在!所以为了未来世的增上圆满,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种下圆满的善业正因,欲求长寿须勤护生,欲求相好须以花供佛,欲求富足须慷慨供施,欲求顺缘具足须常乐于助人……

20、当时佛见此事,教诲阿难说:“灾祸!灾祸!难陀长者命终投生为盲妇之子,生盲无目,看他昔日的家业,豪富无量,象马七珍不可称计,如今还能亲自受用吗?难陀长者因为悭贪,今生受此盲报,从此命终将堕阿鼻地狱。”

四、释迦牟尼佛语录励志

1、所集业中,不善业称为非福业,欲界所摄的善业称为福业,色、无色界所摄的善业称为不动业。为何称为不动业呢?因为在欲界之中,本应于天身之上成熟的业,可能在人、畜、饿鬼之身上得以成熟,果可变动。而于色界、无色界应当成熟之业,必定除此地外不会在余处成熟,故称为不动业。比如,某人受持善愿戒,以此善法的力量本应于欲天成熟其安乐的果报,但后因造恶堕落为畜生,此善业转而成熟在畜生之身上,享用种种的福报。而另一人修持初禅,以此缘念初禅所生之业,必定只会在初禅天成熟,果无变动,它不可能在欲界或者初禅以上的色界天、无色界天成熟。

2、眼前这苍白的风景,让我固执的以为鲁朗所谓的“林海”是浪得虚名,徒有名声。当我BAIDU的那一刻发现,原来你也是这样的林海。可惜我今天无法直视到这份天高、云淡、地阔、林密的世界,只能靠内心的忏悔去好好脑补一下你的美了。

3、欣乐未曾播善种,避苦依然造苦因;

4、佛告普广:此经有自有名:一名比水可风藏本愿,亦名比水可风藏本大把你是,亦名比水可风藏本誓看为格经。缘此菩萨,久实象劫来,发大重愿,道十西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

5、除了措钦大殿,寺庙里还有不拘一格的德阳扎仓,粗厚古朴;布局严密的阿马巴扎仓,高耸森严;富丽常皇的甘丹颇章等,这些都是西藏大型建筑的代表。大都是明清两代陆续修建,各个建筑单位之间看似杂乱,但又相互联系,自成体系。

6、须菩提尊者出生于一个婆罗门的家庭。长大后,智慧显露、聪明过人,但却性情恶劣,见到人与畜生时,每每出口恶骂,这个习气一直无法改掉,以至于父母亲戚都很讨厌他,不愿与他接触。后来须菩提舍家来到林中修行,在寂静的山林中,看见鸟兽乃至风吹草动,他也心生嗔恚,始终没有欢喜的心情。当时有位山神对他说:“你今日为何舍家来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有何利益?徒劳自苦而已。现有佛陀在祗桓中,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现今如去彼处,必能除你的嗔毒。”须菩提听信此语,蒙山神之助,他被携至佛陀前,求哀忏悔,听闻佛法,最终豁然而悟,证得了初果。之后,由僧众劝请,佛陀说起了他的宿世因缘。

7、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8、在世间,父母是严厉的对境。《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对三宝之财、上师之财、父母之财,甚至仅窃一根针也将堕入无间地狱中。古代的中国以孝治国,善根淳厚的古人以孝养父母作为人子的天职,孝行之中以自己劳动所得来赡养父母,本是份内应尽之事,并不算是孝之正行,比起养父母身来,孝敬之心才是根本,这也是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因为,在动物世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行为。可惜当今社会,人心不古,变得连禽兽都不如,子女长大唯利是图,只知榨取父母的血汗,千方百计将父母之财占为己有,有些甚至明目张胆,强行夺取,这种逆天背伦的兽行,需要多少世的作牛作马才能偿还这重如泰山的业债!

9、这是对有情众生增上残害,由极重的恶业力于现身立即显现的苦报。

10、念修咒语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那么这种念诵称为不清净念诵。就象是在黄金中掺杂黄铜一样,即使黄铜只有少量,但已不能称为纯金,再也起不到纯金的作用。如续部云:“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又云:“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邬金莲师也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11、永不受诸恶道苦恒享人天善趣福

12、如果不这样修持,反自夸为智者,明知自己造恶,还认为所造业小、无关紧要,如是内心轻视,明知故犯,则所造恶业尤为严重。

13、寿量圆满:由宿世引业,感得长寿且能如引安住。

14、如是对于十业道应深入、细致地思维十业及其果报,务令生起定解,如是方能在这一正一反的善恶业上断然取舍、反黑为白、毫不含糊。生起定解之后,我们对于黑业,乃至起心动念都应善加防护,努力做到身口意三门全不沾染罪业。戒经云:“护语及护意,身不作诸恶,此三业清净,当得大仙道。”而对于白业,我们应励力行持。应知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果位的成就,一切增上生、决定胜的义利的产生,都必须以十善为因,不容缺少。因而佛于经中从各个方面对于十善业道的功德作了赞叹。

15、至八宿,居然是傍晚的19:15分,天色还不算晚,早早的安顿好住宿后寻地儿吃完饭,今天这一路也算是不圆满中小圆满的一天。生活亦如此,这世间本就没有圆满的事情,不要被小小的沟壑和不如意牵绊,不过是自己放平心态,去发现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动人之处罢了。

16、业创造一切,有如艺术家;

17、当我们哪怕翻越过的只是一座高山、一个湖泊

18、此处从造业者方面来分析业力的轻重。此又分二:

19、14十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

20、答:如果未以四对治力忏悔对治,无因无缘业果定无空耗之理。但如以四力对治,虽是定业亦能清净,何况不定业。因由忏悔及防护等,能破坏感异熟果之种子的功能,虽遇余缘,也必定不能感发异熟果。此与由生邪见或由嗔恚摧毁善根同理。

五、牟迦释尼的经典名言

1、人道之中本已具足六道的境界,不过受报的轻重不同而已。且看下面人间饿鬼的悲惨遭遇。

2、据说上帝曾经和藏民打赌,如果他输了,双方就交换住所,结果上帝真的输了,藏民便住进了天堂。到了天堂才发现,上帝是故意输的……,这段话与其说是对藏民、对高原的一种调侃,不如说是语出者对高原酸葡萄嫉妒心理的一种写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高原的一种深深眷恋、向往和羡慕吧!

3、四种对治力即: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力。依止力,如人误服毒后,需依医治疗,造罪之人应归依三宝,发菩提心,然后观想诸佛菩萨的种种功德庄严来忏悔业障;破恶力,如误服毒物之人极想将毒物吐出,造罪之人从内心深处发露忏悔,没有覆藏心;恢复力,如误服毒物的人发誓再也不吃毒物,造罪之人发誓纵遇命难亦不复造罪业;对治力,如误服毒物的人,为了疗毒需服药物,造罪之人以精勤行善,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等来清净罪障。

4、阿罗汉虽然已经超越了生死,不再于轮回中流转,但其断证功德仅具一分,并未圆满,和佛陀相比起来,差距极远。

5、由引业、满业的善与不善,可分为四种情况:引业为善业,由其牵引会转生善趣,之后依随满业的善与不善,使得受报者在善趣中分别感受乐与苦的果报;引业为恶业,由其牵引会转生恶趣,同样依随满业的善与不善,使得受报者在恶趣中感受乐与苦的果报。比如生而为人,却有残疾、短命、贫困等等的缺陷,这是由引业善而满业不善所致。而在旁生、饿鬼道中,也有受用丰饶的,如人间宠物,有些日常生活的享用超过常人,即由引业不善而满业善所致。其余引善满善、引不善满不善的情况可以推知。

6、我们来到人间,在未受教育之前不需要教就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饿了想吃奶,冷了想取暖,如感到不舒服、不悦意,也知道用哭声来表达“我”的需要。这样一种没有经过后天观念熏染的自我执著,便是生来即有的俱生我执。这是无始以来串习已久的执著,最为根深蒂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处的人们总会在内心升起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而在遭遇突来的生命违缘或者行进在大漠荒岭中时,因害怕自我的失去,内心深处的我执便会凸显出来,于是莫名的恐惧开始笼罩心头。从这些方面可以启发我们,在这个世间最深层、最根本的执著便是对自我的执著,它是一切烦恼障的总根子。

7、又如,为了教育孩子,纠正其缺点,父母会严厉地呵斥孩子,但这是发自内心的慈悲,希望他好,所以是善业;相反有人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以恭敬的言行讨好上司,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是自私的动机,所以这些行为反而是恶业。

8、这里是觉巴山,今天要翻越的第二座大山,海拔3940米。这样的高度,对于我们这一路而来,已经是小菜一碟了。垭口有座观景台,小韩照例靠边停车,他抽烟小憩,我们看景秀极限,该跳跳、该闹闹,各种姿势show起来,在这无极限的地方就得无极限一把,不然,我的最后青春谁还能来做主?

9、迷乱的恶习如此强烈,地狱众生已经完全丧失了觉知,只有任凭习气的摆布连续不断地冲动,愚痴冥顽的可怜众生何时才能迷途知返,截断这恶性等流的循环之索呢?

10、常住僧物挪为私用的果报:

11、所集之业分为思业与思已业两种。所谓思业,即是使自相应心缘于境而转动的心所意业。比如当悦意的外境现前,贪心生起然后心缘此所贪之物而转,不断考虑如何能得到并享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便是思业。所谓思已业即是在思业的推动下发起的身语二业。

12、大力具足之因:他人不能作时,应主动代人作,可共同合力成办时,应主动作其助伴;此外须惠施饮食。如此能感大力具足。

13、应身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在菩萨面前显现的他受用报身更极微妙。《观经》上讲,报身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具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佛之法身更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经云:“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

14、《俱舍论》云:“由田意殊胜,及定召异熟,得永离地业,定召现法果。”论中举出定召现世果报的三种情况:对于殊胜的福田、功德田所作的业;造业时发心非常猛厉;指相似的现法受,当修道步步升进,欲得圣果之际,往昔的业会于此时纷纷现前果报,比如修行人快要证得不来果而超出欲界时,宿世、今生所造的欲界之业纷纷成熟,就会后报先受、重报轻受。这就如同一个人即将永别曾经久住之地,前往他乡安居,这时该地的所有债主都会前来索债。

15、石锅鸡没上桌,在等着的这空挡,小韩喝了口王老吉,给我们娓娓讲起有关这石锅鸡和鲁朗的传说故事来。故事源于伙伴们好奇煮鸡的石锅,一段关于石锅鸡、关于石锅、关于墨脱、关于门巴族的故事。他讲,鲁朗的石锅鸡是用天麻等四五种药材,用慢火炖制而成的美味,炖鸡的石锅是用墨脱的皂石手工凿制而出,而墨脱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也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前流经我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那里生活着一个民族,叫门巴族。

16、傍晚,到达林芝,入住酒店,准时晚餐……

17、波斯匿王,引兵过祗桓时,听到一比丘诵经,音声甚妙。王顶礼白佛:“愿能见诵经僧,施予十万钱。”佛说:“当先给钱,然后可见。因王如果先见,绝对不会施钱。”于是波斯匿王先施钱,后见比丘。当他看见比丘容貌丑陋、异常矮小时,果然生起后悔之心。王问佛是何因缘,佛告诉他:“在迦叶佛涅槃之后,当时有王,起建一座塔庙,安排四臣督工,其中一人懈怠不勤。国王就责备他,结果他心里愤愤不平,埋怨道:‘这么大的佛塔,几时可以建成。’因为对佛塔说怨言,他五百世中都转生为侏儒,身材极其矮小。工程完毕以后,他随施一宝铃挂于塔上,以此因缘,感得五百世音声微妙。”

18、哪些业会现世成熟果报呢?《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抉择造业有八种情况,当在现世受报。即如果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身体、财物等,为此而造作不善之法;或由增上不顾恋意乐,不顾恋身体、财物等而作诸善法;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损恼;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慈悲;或对三宝、上师等对境,增上憎害;或对三宝、上师增上净信,胜解意乐;或对父母诸尊重等有恩的对境,由增上品,以酷暴背恩等所有意乐,造作不善;或对父母等,由报恩的意乐所作之善法。

19、由上已知必须缘众生发起利他心,方可入安乐之道。但仅是利他心,人天善法亦有,在凡夫地位要使这利他善心发展至极,产生世俗行愿菩提心,方能趋入大乘道。

20、妄语亡失一切诸善本。如律藏中说:“如水器中之水倾倒后所剩甚微一般,其功德仅有少分而已;犹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般,其梵净行之功德皆漏尽无遗;犹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般,梵净行及所有的功德均一败涂地;如同狂象无所不作一样,愚痴说妄语之人无所不说。”

下一篇:鲁迅经典语录10句【文案100句】
上一篇:适合初中生的个性签名【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