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文案100句】
【琪琪句子迷】精选枫桥的钟声、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一、枫桥的钟声
1、当学生满腹疑惑之时,王老师让学生先自己读三遍《枫桥夜泊》,然后在老师语言创设的情境中和老师配合读,在王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诵读中,学生也不由自主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韵味。接下来王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还未真正进入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愁、凄凉、思乡、孤独……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2、教学无痕应该就是这样的技巧吧!
3、不改前朝路,犹闻半夜钟。
4、一系列问题问下来,黑板上只剩下愁眠和钟声两个词语了。
5、枫桥夜泊/夜泊枫江作者: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7、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8、总以为,到了这里,这节课啊,要暂停一个段落。可没想到王老师粉笔一挥又接着往下来。
9、释义: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边的天际落下去了,偶尔听到几声乌鸦的惨叫,更加感到凄凉。松江岸边枫树下,停泊着几只渔船,劳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渔夫们和衣而眠。生活的愁苦挂在脸上,他们相视无言。他们进入睡乡时,瑟瑟的秋风掠过,有没有惊醒他们,打断梦中的香甜?从不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深沉的夜半钟声。枫桥江边的码头,又迎来了趁夜而来的客船。
10、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11、从诗句当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月落,江枫,两个词语。
12、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13、作曲家王建民根据此诗创作的古筝曲《枫桥夜泊》,则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并采用了独特的技巧和方法,紧紧围绕着一个“愁”宇,使作品既有古朴典雅的意境,又有现代音乐作品的时尚,体现出了当代人对诗歌这一传统艺术的尊重、理解和创新。
14、这样的场景,放在我的课堂上非常有难度。但是在王老师的课堂上,这才是一个高潮的所在,一个点睛的所在。
15、钟声可以用以下词语形容,苍白、钟声、衰腐的、朦胧、疏散、玲珑、荒凉、蒙蒙、衰草、千重万重、悠远、荒凉、苍白等,根据需要来形容。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16、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是寒山寺的钟声。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7、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更萧瑟些,当时正值唐代的安史之乱,张继在途径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时,写下了这首羁旅诗。
18、接下来,王老师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枫桥夜泊》的这种独特的感觉。
19、在学生读过这几个句子之后,王老师抓住了“无眠”这个词语,和学生一起理解了“无眠”的意思,又为“无眠”找了很多个近义词,那种辗转难眠的感觉便渐渐真切起来。
20、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二、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1、这时候,寒山寺的钟声又响起,王老师在钟声下画了几条波浪线,水波之上,钟声伴着愁眠。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里,也没有幽静。
4、学生回答了愁、幽静、宁静,孤寂,孤独、寂寞。
5、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孤零零的江春桥与枫桥之间伴着江面渔船上的星星灯光也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枫桥的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王直方《诗话》、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进而指出,唐诗中不少关于夜半钟的描写。例如于鹄《送宫人入道》诗云:
7、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参考资料
8、这样的开篇,震撼了我所有的思维,王老师带着我们经过当代的,清代的,明代的,宋代的所有的诗人的钟声之后,终于回到了初唐的那个秋夜,带着我们站到了张继的面前。
9、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1、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12、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这一连串的诗句,从现在陈小奇的笔下,到200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的笔下,再到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的笔下,800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的笔下都有这样的钟声,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问题呢?
16、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17、枫桥夜泊唐朝: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19、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20、王老师最后的一段话,读起来听起来让人感慨万千,福享万千。
三、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我想到了张继的诗句
1、“大漠的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3、孩子们为这样的一个问题绞尽脑汁,最终还是王老师揭示出来了,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就是张继,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4、《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5、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枫桥的钟声”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6、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我分别想到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至塞上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枫桥的钟声出自《枫桥夜泊》
7、王老师又出示了清朝王世祯的诗句:
8、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9、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10、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这一段情境的创设使整堂课渐入佳境,学生对诗中“沉月”“渔火”“枫叶”“乌啼”“钟声”这几个意象,有了深入到位的体验。王老师在学生所见所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跳出诗外结合生活经验说自己看到的霜,再进入诗中,结合张继的处境体会“霜满天”即“愁满天”,把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一个“对愁眠”,仿佛天地万物都在和张继默然相对无言相伴,更衬托出无比真切的孤寂。尤其是引领学生借助钟声与诗人张继对话,更是把整节课推到了新的境界。由想象到感受,由感受到对话,由读到说,由说到写,既提升了学生鉴赏古诗的水平,又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素养。
12、上课伊始,王老师就出示了《涛声依旧》这首歌曲,情真意切的歌词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笼罩着淡淡忧伤的夜晚,来到那个令人无眠的江边。铺设情境,巧妙带入,于是我们便跟着他来到了枫桥边。接着作者又抓住“钟声”,引出千百年来有关寒山寺钟声的诗句,先入为主,将“钟声”注入我们的意识中,以学生自己对钟声的感悟来读诗句。
13、通过张继的愁,王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了其他更多诗人的愁。
14、当全文的“愁眠”最后被寒山寺的“钟声”带走时,学生的情感已储积到了饱和状态。于是王老师又借势引导学生写一写“当夜半的钟声传来时,它仿佛在对作者张继述说着什么”,生的感情喷薄而出,下笔成文,使整堂课进入到了高潮,升华了诗的情感。学生交流汇报时,再回归到文本,体会千年不变的寒山寺的钟声,体会这悠悠回荡的经典文化传承。
15、“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
16、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17、一层一层地笼罩着诗人的愁眠。
18、——浚县西街小学孙璐瑶
19、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象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20、这样的景,那样的景,都——
四、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相关的诗句
1、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2、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3、明·文徵明 《姑苏十景册·枫桥》
4、大漠的孤烟出自《使至塞上》
5、“枫桥的钟声”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6、张继的确是在姑苏城外听到了夜半钟声。这虽然是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但却能够就此解开疑惑,并不失为有益的探讨。
7、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9、为什么这首诗会给你这样的感受?学生默读批注在书上。然后王老师以“张继睡了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了这首诗的诗眼“愁眠”。围绕着“愁眠”,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张继睡不着时看到听到的景物。因为“愁眠”,漫漫长夜中,张继看到那缓缓升起又沉沉落下的月亮,那幽暗恍惚星星点点的渔火,那江边盘旋无声飘落的枫叶……因为“愁眠”,张继听到那沉沉夜幕中传来的乌鸦阴森凄凉的啼叫,那夜半从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学生在无尽的联想与想象中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千多年前寒山寺外张继的小船上,无尽的愁绪油然而生。
10、这不仅仅是一节语文的课堂,是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是敲打心灵,滋养学生的诗意生命!
11、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12、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13、假如请你选一个词儿来形容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会想到哪个词儿?
14、一开始,王老师用陈小奇的一首歌《涛声依旧》打开了这节课的入口,呈现了两句在大屏幕上:
15、一个人在语文课堂上能滔滔不绝地说,那叫能力、水平,但是能够专心致志地听,那叫修养。学好语文不光要有能力,更要有修养。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7、柳暗花明,说的就是王老师课堂带给我们的感觉,几次都感觉课就要结束了,可是,一个转身后,又一番新天地,一次一次,带我们走进钟声文化的深处,走进寺庙与旅人的禅意世界中来。
18、学生在反复诵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整首诗的情感印象,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忧愁、凄凉、孤独、思乡”等词语。老师借机抓住一个“愁”字,反复体会作者“愁眠”的原因:作者在这样一个夜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将诗中景物一一展现,并声情并茂地将诗的语言化成自己的叙述,引导学生闭目欣赏。极富抒情的语言,加之清冷的音乐,诗人的愁思一跃而出,诗的意境一下子展现在了每个人的眼前。
19、枫桥的钟声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作。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语文的诗意!
五、枫桥的钟声巴山的雨
1、“大漠的孤烟”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2、高启的诗句: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3、在“枫桥钟声越千年”的导入后,王老师引导孩子们自由读、反复读、个别点读、领读、师生合作读、齐读、带着感觉读、静读、配乐读等等,短短的一首诗,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反反复复读、课堂中读书声朗朗入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对诗的感悟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课堂上,不是老师在教,而是引导着学生自己感悟,课堂效果特别棒!书声朗朗,回答声响亮,回答者自信昂扬!
4、王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个语段训练:
5、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6、因为愁眠,使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顺序,一样一样说出来。
7、王老师带着学生一再地读愁眠,又寻找到了愁眠的近义词,这样又回到了导入板块当中的无眠,使得课堂的结构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圆环。
8、锦带吴钩,征思横雁水。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相思不管年华,唤酒吴娃市。因话、驻马新堤步秋绮。淮楚尾。暮云送、人千里。细雨南楼,香密锦温曾醉。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为语梦窗憔悴。
9、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10、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11、这时候学生明白了这让诗人无眠的钟声,就是寒山寺的钟声。
12、这样一个问题,王老师就把学生从整体感知转向到细读赏析的路上来。
13、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年代:(唐)体裁:(五律)类别:(边塞)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4、十年旧约,整整十年,诗人在等待着寒山寺的钟声,这钟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15、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16、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7、这一版块一开始,王老师就抛出一些话题: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乌啼还会有吗?江枫还会有吗?霜满天还在吗?渔火还会闪吗?寒山寺呢?
18、说完之后,王老师在黑板上打了两个大大的感叹号,一个在经典的旁边,一个在文化的身侧。
19、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
20、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晚泊》,作于诗人客居苏州时。诗句生动地写出了夜泊时的见闻与感受,在一种幽静凄迷之中散发出淡淡的孤寂与惆怅。夜油: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