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文案100句】
【琪琪句子迷】精选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凉州词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凉州词!
一、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1、杜甫深陷贼中,不仅没有背叛唐朝,还历尽千辛万苦逃到了凤翔——当时唐肃宗所在地。一路上,他看到许多村庄惨遭浩劫,许多百姓家破人亡。见到唐肃宗后,肃宗感动于他的忠贞高尚,授予他左拾遗一职。但他很快被卷入政治斗争中,仅仅三个多月,就被打发回家。一路上,遇到的不是伤兵就是难民——“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2、(出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3、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此指嘉陵江上游,阆水、白水段的江峡,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4、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已经52岁了。前一年的冬天,唐王朝的军队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安史之乱的头领纷纷投降。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急于回到故乡。
5、“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6、出处: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失地收复了,诗人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还乡。收复的喜悦,还乡的喜悦,让他喜到发狂,所以诗人要痛饮狂歌,要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一起快快地回到家乡去。这“白日、青春、放歌、纵酒”,诗人用一组明媚的意象表达出内心的狂喜。
9、白日:白天。一作白首。
10、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巫峡:长江三峡之因穿过巫山得名。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11、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2、想提高古诗词朗诵技巧的你
13、màn juǎ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ɡ。
14、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15、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16、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7、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18、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19、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20、青春:在此是指春日青翠明媚的春光,指春天。
二、凉州词
1、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唐军从正面,唐军骑兵与回纥军从侧面,一起攻击数万叛军。
2、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3、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所写的河南河北与现在地理意义上的河南省和河北省是不同的,诗中的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的地区和黄河以北的地区,也是我们古代所说的“中原”的大部分地区。我们如今所说的河南河北,一般是指河南省与河北省。但是唐代时期,也就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所写的河南河北包括河南省全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其区域比我们现在河南省河北省所管辖的地域大得多。
5、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6、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7、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8、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9、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者,惟《寄弟》数首,及此作而已。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纸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使舍此而徒讨论其格调,剽拟其字句,抑末矣。
10、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春。当时杜甫在梓州,闻叛军最后一个首领史朝义自缢,其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河南、河北各地全部收复,于是,延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杜甫欣喜欲狂,写下这“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一家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捷报后惊喜欲狂的心情。诗的首句写狂喜之故,以下各句写狂喜情态。前三句写眼前表现,后四句写心中所想。时间上由“忽传”“初闻”到“即从”“便下”;空间则由剑外到“巴峡”“巫峡”,再到“襄阳”“洛阳”;动作上又由“却看”“漫卷”“愁何在”“喜欲狂”,到“须纵酒”“好还乡”,表达了他仓促间欲歌欲哭的行状与情感,非常生动感人。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是(听到)的意思,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这首诗通过(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感受,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之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13、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14、数十位诗人的快意人生,数百年唐宋元家国事:小到字词意象,大到创作背景、诗人故事,了解完整人生图谱和世事变迁。
15、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16、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剑外忽传收蓟北”,今人动笔,便接“喜欲狂”矣。忽拗一笔云:“初闻涕泪满衣裳”,以曲取势。活动在“初闻”两字,从“初闻”转出“却看”,从“却看”转出“漫卷”,才到喜得“还乡”正面,又不遽接“还乡”,用“白首放歌”一句垫之,然后转到“还乡”。收笔“巴峡穿巫峡”、“襄阳下洛阳”,正说还乡矣,又恐通首太流利,作对句锁之。即走即守,再三读之,思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
17、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18、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此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19、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刚听说,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什么忧愁。我胡乱地把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阳光灿烂,尽情高歌,畅饮美酒,我要趁着明媚的春光与妻儿一起返回家乡。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经过襄阳,很快就到了洛阳。
20、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
1、鼓楼区的名优教师们研发了古诗词的系列微课。我们将按照年级的顺序,每天推出一首古诗词的微课和诗词赏析,我们希望同学们的童年能在诗词中浸润,并能从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我们也希望家长们能从中受益,进而开启亲子共读的模式。
2、襄阳:在今湖北省。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
3、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4、一千多年后,我们仍然在怀念杜甫、背诵杜甫、研究杜甫,尊他为“诗圣”。可是,在他59年的人生里,他真正开心的时候并不多,“安史之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可是当它实实在在地落在一个人的头上,那就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5、华夏文明,悠悠千载,织就锦绣丝缎,诗词就像点缀其中的明珠,闪耀着醉人的光彩。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诗词里有家国情怀,有正义担当,有高雅的志趣,有深刻的哲理,有悠悠的乡愁……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诗词的陶冶下,怡情悦性,奋发向上。
6、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7、首联描写诗人初闻喜讯的惊喜,是诗人情感的第一次爆发。颔联从“涕泪满衣裳”到“喜欲狂”,诗人如狂似癫的状态使他的喜悦之情得以登上更高峰,是诗人情感的第二次爆发。结尾四句,诗人在晴曰里痛快饮酒放声高歌,阳春做伴正是返家还乡的好时节,诗&归心似箭的情绪抒发得酣畅淋漓。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9、0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修正版
10、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11、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12、第二卷:五言乐府(7首)
13、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14、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15、此刻,让我们静静地离开,不要打扰他短暂的幸福。
16、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17、⑷却看(kān):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18、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0、想从小培养孩子传统文化素养的你
四、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1、《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诗”。
2、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3、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4、百度百科——安史之乱(战争)
5、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6、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7、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8、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仅仅一个月,洛阳、潼关相继失守,刚刚失去幼子(因饥饿而死)的杜甫带着家人和孩子在兵荒马乱中开始流亡的生活。他夹杂在巨大的难民潮中,恐慌、饥饿、疲惫、看到因为毫无组织,难民们互相践踏,成批成批地死在路旁,哪些行动的迟缓的老弱病残被叛军从后面追上后砍杀。听到从洛阳西去的道路上,哭声震天,宛如人间地狱。
9、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10、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一气流注,不见句法字法之迹。对结自是落句、故收得住。若他人为之,仍是中间对偶,便无气力。
11、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12、“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13、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1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名作。
15、漫长到用一生也无法走完
16、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17、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后来宰相房琯与叛军战斗时大败,肃宗问其罪。由于杜甫忠言直谏,上书说房琯无罪,肃宗发怒,于是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18、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19、百度百科——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20、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1、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2、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3、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得力全在次句。于情理,妙在逼真,于文势,妙在反振。以转作承,第乃能缓受,第上下引脉,紧申“还乡”,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4、第六卷:七言律诗(53首)
5、(2)官军:指唐朝军队;
6、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7、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9、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0、第二年,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11、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
13、快诗是指短时间就能作诗,亦用来比喻人思维敏捷,文思如泉涌也体现出人的才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变其沉郁顿挫,诗写得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自然明快,所以被后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如〈杜诗言志〉:“看他八句一气浑成中,细按之却有无限妙意,直是情至文生。”诗人曾经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得偿,这如沉寂的火山终于涌出地表,势不可挡,诗人多年积压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终于喷出,这不能不快吧。
14、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顾宸曰:杜诗之妙,有以命意胜者,有以篇法胜者,有以俚质胜者,有以仓卒造状胜者。此诗之“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哭之状,使人千载如见。朱瀚曰:“涕泪”,为收河北;狂喜,为收河南。此通章关键也。而河北则先点后发,河南则先发后点,详略顿挫,笔如游龙。又地名凡六见,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多者。
1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16、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17、巫峡:长江三峡之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8、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19、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0、杜甫(公元712年2月12日~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