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墓【文案100句】
【琪琪句子迷】精选虞允文、虞允文墓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虞允文墓!
一、虞允文
1、瓜洲战役没开打,完颜亮就被自己人杀死
2、1961年11月6日,当毛泽东同志读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虞允文史实时,欣然提笔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3、文末补白:虞允文的抗金策略是积极备战,充实财力和兵力,以待良机出兵。虞允文此后两次受命治蜀,准备北伐之事,都是以治兵和理财为主。宋孝宗沉不住气,对虞允文治蜀多年,却不提出兵之事颇为不满,曾以密诏催促虞允文发兵。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积劳成疾辞世,宋孝宗怨恨虞允文迟迟不肯出兵,不愿给他赠谥号。
4、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11月初,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颜亮率四路大军侵袭南宋,企图一举灭宋,“立马吴山第一峰”。而此时的南宋,已经垂垂暮年的宋高宗赵构54岁了,惊慌失措,甚至打算“散百官”,再一次逃跑。不过这一次,大臣们(主要是陈康伯)将他劝住了。
5、所以,看到这封信后他马上发现漏洞,得出结论:“这是完颜亮反间计。”就写了一封回信:“王权已被军法处置,新帅叫李显忠,我劝你不要玩阴招,还是战场上面对面一决雌雄吧。”潜台词是就你那点儿墨水,还搞文攻?是不是明着打不过我们啊?
6、虞允文南宋时期将领,完颜亮听闻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向往江南美景率十五万大军发动侵宋战争,在采石矶,虞允文率领一万八千士兵渡江大败之,采石矶大战是南宋唯一一次击败金渡江的战役
7、但虞允文不是一般的秀才,他来了前线就开始“说理”,而这个“理儿”说得实实在在,无一丝官腔:“我手里有两样东西,皇帝军令和大把银子,你们只有拼命立功,才有可能论功行赏。”
8、映水林峦影颠倒,济川舟楫势峥嵘。东行万里欲乘兴,更待一篙春水生。
9、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改任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授特进。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同年秋,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为“雍国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以病卒。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
10、不管怎样,具体情况是,秦桧在世,虞允文一直没能出头,直到秦桧去世,虞允文才崭露头角。随后,虞允文被调到京城临安,授秘书丞,后任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中书舍人,虽然是朝官近臣,但算不上大吏,也难得到皇帝青睐。然而,他就是在这样一个低位上,创造了南宋抗金的惊天大捷。
11、第二年,也就是乾道九年,在秋天,也是九和十月期间,虞允文两次向金国首领提出,要求受礼礼仪平等,金国却拒绝了这个正当提案
12、在采石大战成名之前,他只是一个中书舍人,是给皇帝起草诏命的虚职,就相当于秘书。他在前往前线慰问士兵的时候,宋军无将无帅群龙无首,前线也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决然的亲自督军决战金军。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彻底让他出名,因为他厉害,在之前从未接触过战争,这是他第一次指挥作战,而且就一战而胜,为南宋续命百年,堪称书生救国第一人。
13、正如《宋史》所说:“(虞允文)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
14、采石之战后的第二年,宋高宗赵构退位,宋孝宗赵昚继位。趁着大好形势,孝宗在短时间内替岳飞平反,又在登基的第二年(1163年)就发动了对金朝的北伐,结果却遭到符离之败。宋朝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最后被迫与金朝签订了隆兴和议(1164年)。
15、完颜亮为鼓励士气,笑着对吓破胆的金兵说:“你们看到的,不过是纸船罢了。”但是士气没鼓起来,直接鼓跪了,一名金将跪着求告:“陛下,看这样子宋军早做好充分准备了,咱们还是退回扬州吧,攻打宋军要从长计议。”
16、墓封山坐东向西偏北十度,呈椭圆形,高三米长十九米宽十一米。封土前五米处有青砂石质碑一通,长方形平顶,碑脚两侧有丁字形抱鼓支撑,鼓面饰万字文,外饰浅浮雕花卉,碑高两米三宽一米一厚十九厘米,碑文为“宋丞相虞忠肃公墓”。阴刻隶书,碑文左侧为上款“光绪十九年癸巳孟冬”。碑文右侧下款题为“知仁寿县事何肇祥重建”。
17、准备不足,实力不济,只能依险守御,消耗对手。如果轻易北伐,很难取胜,最好的例子就是张浚。即使北伐能够成功也会和金进入拉锯战,自身消耗过大,而当时南方经济落后远不如中原是普遍情况,对本来就孱弱南宋朝廷十分不利。
18、虞允文是仁寿县藕塘湾人,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他自幼勤奋好学,《宋史》称其“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先后做过彭州、黎州、渠州知州。
19、但是失败后果就会很严重,完颜亮不是没想到失败的后果,但是金人本来战斗力就强,南宋朝廷又自断臂膀,能征善战者不是被杀就是弃之不用,亦或抽不开身,一个刘琦也是垂垂老矣。再加上北军经过多年的统治,已经学会了汉人的许多技术,攻城,破防等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再加上足足六十万人的兵力,输的可能性不大,值得一赌。
20、2004年,文管所又对丞相墓进行了保护性扩建。
二、虞允文墓
1、《宋史》:①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②允文许国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锋甚锐,中外倚刘锜为长城,锜以病不克进师。允文儒臣,奋勇督战,一举而挫之,亮乃自毙。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及其罢相镇蜀,受命兴复,克期而往,志虽未就,其能慷慨任重,岂易得哉?次膺力排群邪,无负言责,涖政不烦,居约有守。晚再立朝,謇谔尤著,南渡直言之臣,宜为首称焉。
2、不过,如此令人震撼的事迹,近来有人疑心其中有作假嫌疑。
3、虞允文,一个文弱书生,凭借一己之力,鼓动了上万的军队,抵抗了金军的十万兵马,实在是一个奇迹。在此事以后,大家都纷纷称赞他的厉害,要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
4、十一月十三日,虞允文第一个到达采石前线,被免职的王权已走,新帅李显忠还没到。宋军无将无帅,因为刚吃败仗,都无精打采地解除武装,坐在路边晒太阳。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是败军。
5、直到父亲离世后,虞允文才去参加科举考试,
6、可惜的是,虞允文的大名少有人知,采石之战从诞生之日就被忽视,岁月似乎把这段历史遗忘了。
7、从古至今,凡明、清县人均不分官商学自觉前往墓地祀祭。l992年县政府公文公布墓地保护范围为四万平方米。1995年,县委宣传部、共青团仁寿县委、教育局、文化局、工会联合决定将虞允文墓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金兵果然如期渡江,数百艘船浩浩荡荡驶过来。尽管宋军水师在江面阻击,仍有七十余艘敌船冲过江登陆。金兵登陆后,发动猛攻,宋军防线招架不住。虞允文见势不妙,驰入阵中,勉励宋军统制时俊说:“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耳。”时俊听罢,当即挥舞双刀,身先士卒,奋勇前驱,遏制住金兵的攻势。
9、宋乾遭七年农历10月,金使乌林答天锡来贺会庆节(宋孝宗生日),节前一天,金使上朝。“固请上(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遭到孝宗的拒绝,但金使“天锡跪不起,侍臣错愕失措”。虞允文请孝宗退朝回宫,并对金使说:“‘大驾既兴,难再御殿,使人来旦随班上寿’,金使惭而退”。会庆节这天,金使只好随班入见。虞允文只是协助宋孝宗阻止了这一次不平等的礼仪。宋、金地位不平等,使宋孝宗一直不能忘怀,决心通过武力来达到地位平等,并进而收复中原。同年,虞允文以侍卫马军司的牧地原在首都临安郊区,“地狭不利刍牧,请令就牧镇江,缓急用骑过江便”,先移牧地于镇江;又将侍卫马军司移于建康,积极为北伐作准备。
10、孝宗和虞允文的这次移屯兵马,正是为了日后的北伐大计。当时有内侍从建康回临安,称:官家爱惜士卒,它日调发,止过一水,便可接战,免得临时道塗之劳。
11、采石之战完胜后,虞允文再接再厉,率水军直抵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追杀敌人。完颜亮被迫移军扬州。他恼羞成怒,强令金军从瓜洲(今江苏扬州南运河入长江口处)渡江,部下不堪忍受,将其暗杀。树倒猢孙散哦,四路入侵金军全面溃败。南宋再度转危为安。
12、北京佘家守墓是否真实,这里姑且不去说它,只说另一个同样是替历史名人守墓,却远没有北京佘家名气那么大,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另一户人家。
13、虞允文这番精彩的阵前演讲,激起了宋军将士们的勇气和士气。他随即命令宋军在江上展开战斗队形,在辽阔的江面上,与金军展开了决战。
14、但“隆兴和议”对两国递交国书的礼仪等细节问题依然延续二十多年前的“绍兴和议”,即“凡金使者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以授内侍”,宋孝宗视这种不平等的甚至带有屈辱色彩的礼仪形式为奇耻大辱。
15、在金军渡江时,虞允文激励宋军全力迎敌,甚至用激将法对其中一名将领时俊说:你的胆略闻名四方,怎么还躲在阵后,想个小儿女子一般!
16、当时,南宋守卫淮河一带边界的主将王权,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敌我还没接触就弃军不战而逃。金军很快就占领了淮河以南的土地,到达了长江边。完颜亮夸下海口:多则百日,少则一月,灭掉宋国。一贯主张求和的宋高宗赵构不是召集文武百官来商议如何抵抗,而是打算将众官员遣散,自己乘船到大海去躲避金军。主战派的大臣们极力谏阻,才迫使赵构改变主意,同意抗金。
17、采石之战胜利原因浅析
18、沿途打败了小股敌军。10月27日抵达金国水军驻地唐岛,李宝先下令火箭袭击,然后指挥舰队奋勇插入敌阵,命令士兵跳上敌舰与金兵展开白刃战。结果金国舰队除统帅苏保衡只身逃脱外,全军覆没。
19、虞允文非常注重孝道,因为母亲早逝而父亲又身患疾病,他为照顾父亲一直没有为升迁去考取功名,以至于7年都没有调官。
20、这样,宋克成放弃了外出的想法,从母亲手中接过了看管陵墓的担子,这一守便是65年。连北京的外孙娶亲,他也没去成。
三、虞允文诗词
1、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颜亮来了。这次宋军的准备比采石充分,战船来回巡航,调头飞快,气势十足。一看宋军这个架式,金兵已猜出那个书生主帅又跑这里来了,惊恐异常,毕竟人都怕死,何况是刚从采石下来的败兵。
2、金国海陵王完颜亮1149年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时任皇帝金熙宗,自立为帝。1153年,将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为中都大兴府。尔后迁都汴京。完颜亮两次迁都,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河东、河北及中原地区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展开对南宋的军事进攻。
3、不过,采石矶被更多人熟知,却是因为千年前那场关乎南宋存亡的一次大战——采石之战。历史上,将它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和淝水之战并称。
4、中书舍人虞允文,被任命为参赞军事,到芜湖前线慰问宋军。他去的时候,被免职的王权已被召回临安,新任命的统军将领李显忠尚未到达。由于没有主将,宋军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茫然不知所措。而长江西岸的金军,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渡江作战准备。
5、宋军一路溃败,望风而逃。仅仅一个月后,完颜亮就已经逼近长江采石矶。
6、此时,南宋已经是名将凋零,宋高宗任命重病在身的老将刘琦再次披挂上阵,可这个时候淮西主将王权却未战先跑了!
7、之后,虞允文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之时,他竟瞧见金人在准备大量的粮草和战船。虞允文发觉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于是便立刻赶回南宋,上疏高宗,请高宗加强边备。
8、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经过充分准备,完颜亮率60万大军(号称百万),在淮河上建造运兵浮桥。一个月后渡淮河,向南宋军队发动攻击,宋将王权放弃庐州南逃,刘琦放弃扬州败退,金军兵临长江北岸。宋高宗见状,再次展露“逃跑皇帝”本色,想跑到海上躲避,因宰相陈康位强力反对而没有成行。此时,完颜亮大军已达长江北岸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为配合主力的行动,另一路金军则攻打瓜洲。
9、完颜亮率60万金军杀来
10、传说中的佘义士并没留下具体的名字,包括现在守墓的佘老太太,也说不出传说中的佘义士到底叫什么,籍贯在哪儿,从什么时候起追随袁崇焕,并负责干过些什么什么具体工作等等。
11、稳定军心后,虞允文率领诸将到江边察看敌我双方态势,发现两军的兵力十分悬殊,采石宋军仅一万八千余人,然而,金军已在江北云集部队60万大军,虞允文与将士们商议决定,依靠长江天险,通过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阻止敌人渡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12、宋乾道三年农历2月,虞允文被重新启用,任知枢密院事。农历5月,四川宣抚使吴璘死;农历6月,以虞允文任知枢密院事兼四川宣抚使,接替吴璘镇守西疆。虞允文到任后,召集川蜀四路的转运使,“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整训军队,强者任战守,次者备辎重,裁减老弱者达一万七千多人,岁省军费九百万贯,核实民兵得两万三千多人,并以官田安置归附南宋的金朝人(归正人)两万人,修缮营垒、兵器,选拔将校;又奏除历年州县所欠税赋三百四十三万贯,禁止提前征收两税、盐税、酒税,核减两税中的虚额。适遇邛(今四川邛崃)、蜀(今崇庆)等十四州发生饥荒,虞允文又免除当年租税,并开仓赈灾,数十万民众赖以渡荒,四川军政面目一新。
13、虞允文主动挑起指挥重任
14、古今水战,采石比赤壁尤奇且难。周瑜主将,而允文书生也;瑜握重兵,而允文空拳也;瑜有孔明为犄角,而允文只手也。(明人丘濬评)
15、宋克成老人说:“咱们宋家守护这座年夜墓,已经八百多年了,我是第十三代,这八百年来宋家人就始终没有分开过这座年夜墓,咱们宋氏家族的誓词是:宋氏不停,守墓不止。自从丞相死了之后,咱们家就守起,一辈一辈传下来,我的祖祖、爷爷、爸爸都守墓。”
16、虞允文当然不是“轻薄巧言之士”,相反面对别人的诋毁,他总是以德报怨。有一次虞允文调任临安,同行中有人盗取他所著《新唐书》献给当时宰相,还来个恶人先告状,处处说虞允文的坏话。后来虞允文拜访夔州知府沈该。闲聊中沈该提起这偷书小人,虞允文却对此人赞不绝口。沈该不解,虞允文说:他什么都好,只是喜欢骂人而已。沈该嗟叹再佩服虞允文高风亮节。
17、虞允文能够留名史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主持了采石之战。
18、虞允文是南宋名臣,一生都在坚定不移的呼吁收复失地并为此鞠躬尽瘁,这里补充两件孝宗时期虞允文所做的要事:
19、可喜的是,虞允文凭借此役的重大影响而名扬后世,远超诸多前辈及同僚,甚至自己的君主,成为了“以少胜多”战役、“力挽狂澜”等等名词的经典例子。
20、金军打了一天一夜,根本没办法招架艨艟巨舰,且损失惨重,无奈退兵。
四、虞允文简介
1、屈大均评虞允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2、完颜亮看到这封回信恼怒异常,做了两项决定:烧了自已的龙凤车;杀了梁汉臣、两名为金军造船的人。打不过对手,烧自己的龙凤车是何意?也许,是表示自断后路,告诫金兵只管向前冲吧。
3、岳飞(1103—1142)虞允文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也就是岳飞死时虞允文只有15岁,虞允文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所以,虞允文当官时岳飞死了
4、宋克成已经八十五岁了,他家世代守护的是南宋丞相虞允文的墓。
5、其实虞允文之所以能救南宋于生死存亡之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虞允文关心国家军事安全,二颜亮增加了虞允文获胜的机率,三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说服才能"。
6、虞允文是仁寿县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先后出任彭州等地的处所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发兵六十万、兵分四路南下,欲图一举消亡南宋。面对金人大军摧压,南宋举国惊恐,南宋政权摇摇欲坠。虞允文一介文官,自告奋勇,领数万宋军与金兵决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采石江面大败完颜亮,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7、半斤八两,二人其实能力不相上下。只是岳飞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后便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心,从此不再打算收复中原。但虞允文的报国事迹仍广为人传颂,名留青史。
8、马军行司当时移屯的有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共六个军,三万兵马。龙卫、云骑、武骑三个指挥,千余人马留在临安不动。
9、在1161年9月,完颜亮果然率60万大兵入侵南宋,欲一举将南宋消灭,但是在采石这个地方,完颜亮所率大军被虞允文所率的宋军打败,完颜亮也在这里丢失了性命。
10、岳飞那个时代诞生的诸多名将,此时已几乎凋零殆尽。剩下的刘琦,即老且病,虽勉力任两淮浙西制置使,扼守两淮之地,但毕竟独力难支。岳飞的部将李宝,倒是在前一个月取得了唐岛之战的胜利,成功阻住了金朝海军一路。但陆军方面宋军却遭遇了大败,特别是淮西主将王权的溃逃,让金军得以长驱直入,饮马长江。
11、可叹的是,虞允文一般为人所知,仅限于此役。你如果问大部分知晓“虞允文”这个名字的人,他有什么成就,估计除了能说出“采石之战”这几个字以外,也只能挤“抗金”、“爱国”之类的词汇了。
12、是不是侥幸呢?还真不是。
13、但是金军和宋军在水上较量,那就真的不行。宋军的装备是艨艟巨舰。舰上配备霹雳炮,拍杆。而且宋军南方人居多,多熟悉水战和驾船。金军虽然人多,但是装备不好,船只小且杂,基本只能当渡船,不能当战船。遇上宋军的艨艟巨舰,只能靠船去短兵相接。可是你小船离得远了我用霹雳炮轰你,用弓弩射你,离得近了直接用拍杆,一拍沉一个。
14、南宋初期,朝廷年收税赋不过二三千万贯,养一支军队花费五六百万贯,当时南宋有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5支大军,根本平时不够花费,何况战时费用更要加倍。而宋朝官员俸禄很高,不可能让官员们节衣缩食。这样,国家就陷于无钱可用的境况。也就是这个根本原因,宋高宗执意与金国议和,宁肯每年支付一百万贯给金国,也要把军费省下来,用到其他方面国计民生。
15、至于南宋方面,很简单,生和死的问题。
16、完颜亮可不听这一套,你小子给我泄气,杀了!这名将领反复谢罪哀求,完颜亮最后决定,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给我鞭打这小子50下。这下消气了吧?连命也报销了——当天,完颜亮被他的部下杀死。是啊,谁也不想明知是死,还要主动送命。
17、宋高宗大怒,再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和中书舍人虞允文到前线督师。可叶义问虽然负责枢密院,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胆小鬼,所以,只能由虞允文独自赶往采石矶前线了。
18、本期探秘发现,就让我们再次走近他,探寻作为一介书生的虞允文以及他留给世人的巨大影响。
19、虞允文苦于抗金壮志难酬,八年八月辞去相位,朝廷授予他少保武安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为“雍国公”,并赐他家庙祭器和钱财。临行时,宋孝宗斟酒作诗饯别,嘱咐虞允文回川后整治军队,等待朝廷命令,在河南会师。虞允文回川后,看见军队补给很差,立即捐赠了个人俸禄作为补贴,部下有人送他内藏金器的附子和内杂珍珠的酒酿,他坚决不收,并加以训诫。虞允文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淳熙元年六月十八日病卒,终年64岁。
20、众所周知,北宋是金国灭亡的。赵构在南方建立史称的南宋后,金国一直磨刀霍霍,把消灭南宋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五、虞允文为什么不北伐
1、完颜亮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便集结全国军队想一举灭宋。这场战争对完颜亮的意义在于,一来可以缓和内部矛盾,二来,完颜亮早就把自己当成华夏正统,打算一统华夏。三来。若此战胜,完颜亮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能用实实在在的战果来堵住保守势力的嘴,更重要的是,如果灭了南宋,完颜亮就有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势力去推广自己的汉化政策。
2、至少就我来说,初次惊艳的是虞允文以一介书生指挥弱宋兵卒大破金军,之后持续让我产生对虞允文兴趣的,是虞允文一生的事迹:出使金国的预见、采石之战的勇于担当,宣抚地方时的坚持抗争,拜相后的拔擢、凝聚贤才及整顿国政,出督四川时的厉兵秣马。
3、最后,因为完颜亮自知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而且又对南宋垂涎已久,所以当他发现有逃兵之时,态度异常的激烈。竟然想要用连坐法惩戒逃兵。结果完颜亮的下属耶律元宜和蒙安唐括提前知道了他的计划,于是便秘密地准备谋反之事。
4、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宋军全占取胜理所当然。
5、首先,完颜亮发起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6、随后,完颜亮亲率金军渡江攻来,虞允文立即命令驾战舰迎战。金人不习水战,是大弱点,虞允文利用这一点,水陆配合,用箭射,用火攻,经过几天几夜苦战,终于出奇制胜,大败金军,取得了采石大捷。其他战场也告捷,李宝和吴玠分别在海上和四川大破金兵。
7、在完颜亮大举南京的时候,虞允文已经年过五旬了,金兵南侵为灭国而来,金军攻陷江北,准备渡江,这时候南宋朝廷才在惊慌之下,想要派遣将领阻挡金军南下。这时候允文自愿前往采石矶前线慰问守军。在这种危急时刻接下了将领这个担子,他首先振奋士气,向全体将士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每个留下来的将士们信心满满,激情澎湃毅然决然的想要与60万虎狼之师展开对战。
8、高宗赵构屈辱苟安,与金签订“绍兴和议”,疆界缩小到淮河、大散关以南。绍兴十九年,金国宰相完颜亮自立为帝,策划南侵。王纶出使金国回朝述职时,却极力鼓吹敌人态度恭顺、和好。弄得高宗十分高兴,以为高枕无忧,于是搁置了边境守备,不再过问。见此情形,虞允文忧心忡忡,力陈金国一定会破坏盟约,指出对方入侵的通道有五处:“曰川映,曰荆襄,曰淮东,彼此不出于此,必以正兵出淮西,奇兵出海道,”要求加紧备战。
9、而在金国之内,则爆发了女真贵族的内讧。海陵王完颜亮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他继位后,便将征服南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还专门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句:“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10、局势危在旦夕,宋廷急忙调遣此前从金国投降过来的李显忠前往采石矶督军抗金。同时,又派出文官赶赴前线任督师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四品官),这个人就是虞允文。
11、近年来,在虞允文墓附近陆续出土发现了一些实物资料,对研究考证虞允文墓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1997年10月在虞坟十五处发现“民族英雄宋丞相……”碑,碑文残缺,字迹部分可见。l999年9月在虞允文墓三十米处出土圆形石碑(残缺),只见隶刻“丞相”二字,其余不存。在通过长期取证确认虞允文墓无疑的同时,又新将当年毛泽东同志读《二十四史》赞虞允文采石英勇抗金题签的“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眉批手迹,镌刻成碑,立于墓前。
12、如今的宋克成是仁寿县文物管理员,有了固定津贴,每天的日常事情便是清理墓园卫生,肃清杂草。每逢月初、月半、月末举办祭祀典礼,天天早、晚对墓园各进行一次巡查。
13、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那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4、“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虞允文才指挥将士们基本准备就绪,金军就喊声震天,完颜亮亲自挥动小红旗,驱赶数百只战船向长江南岸扑来。一会儿,江面上就有七十余只战船靠近长江南岸,向宋军滩头发起攻击,宋军小有退却。此时的虞允文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儒帅的风采。“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虞允文冲入宋军阵中,大声鼓励勇将时俊,倍受鼓舞的时俊立即杀入敌群,英勇作战,其他士兵也紧随其后,奋力厮杀。
15、十一月初完颜亮发动第一次进攻,虞允文亲临江边前线指挥。南宋水军早已作好准备,水军分成五支,分别隐藏在礁滩处伺机突击。待一部分敌军上岸后,南宋的五支水军一齐出动,击沉金兵船只多艘,射死四千多人,溺死者不计其数。部将时俊挥舞着双刀,率领步兵冲向上岸的敌军。
16、在后世编纂的宋史中,记载这样一句话: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而伟大领袖在阅读续资治通鉴的时候,看到这个书生的故事,也不禁为之神往不已,压抑住内心激昂的情绪,批注下这样的话: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17、虞允文乃一介书生,但是没有丝毫由于就赶到了采石,采石矶尚有宋残军两万,虞允文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激发斗志,准备和金兵死战。
18、在允文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在攻允受啊……不过很接受无能对这类的……虽然大中中也很man闹闹也有很多很受的造型和动作……可是本质是不能改的!!
19、纵观南宋,先抗金,后抗蒙,尤其与蒙古大军苦战四十多年,这已经是历史奇迹~当时世界各国被蒙古大军铁蹄横扫,有效抵抗一般为半年左右,可见南宋的战力决不应该被看轻。
20、时俊听完虞允文的话,挥舞双刀,率兵冲向金兵。史料对时俊的记载很少,唯一的这次亮相就青史留名了。还记得那艘驻扎在中游小岛上的战船吗?那是艘“海鳅船”,虽然小了点儿,但非常灵活,藏在舱内的精兵专门搞“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