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汗流浃背的原因【文案100句】
【琪琪句子迷】精选周勃、周勃汗流浃背的原因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周勃汗流浃背的原因!
一、周勃
1、元年甲寅,公元前一八七年冬,太后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太尉勃,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
2、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自小在军中长大。在周勃被封为绛侯后,本是他的哥哥周胜之继承爵位,但因为周胜之后来犯罪获刑,属于周家的爵位按律应被废除,但汉文帝感念周勃的功绩,决定保留周家的爵位,封周亚夫为条侯。
3、刘恒的第四个坑——锒铛入狱
4、他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第一时间将身边的几位心腹之臣请来磋商,到底要不要奉召进京?
5、在长安城外,由太尉周勃牵头,捧着传国玉玺等待代王。等代王车驾到,周勃想卖个乖,请代王私下聊一聊。中尉宋昌大呼:太尉如果有公事,就在公开场合说。太尉如果有私事,不好意思,王者无私,我们王爷不聊私事。这样一来,周勃弄了个大难堪,只好跪下奉上玉玺。然而刘恒没有接,那他为什么不接呢?下节再聊。
6、而到了六年(前174年),又发生了淮南王刘长谋反案。鉴于此,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直接将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的矛盾摆上了台面。因此,汉文帝开始着手对诸侯进行打压,然而当时的侯爵实在太多,全面打压必然会造成激烈动荡,因此他势必便要找一个“杀鸡儆猴”的对象。
7、周勃重新回到自己的封地。孝文帝十一年周勃去世,谥号为武侯。
8、吕后也深以为然,竟然让这个周勃做了15年的大汉帝国最高统帅——太尉。
9、刘恒不愧是后来开创“文景之治”的有为明君,在这一稍有闪失就可能深陷被动的微妙关键时刻,他不仅明智,更有威严,他深刻地知道,此时若让周勃私进一步,他将失去高高在上的权威以及“王者无私”的公正立场。
10、汉文帝没有客气,立即准奏,免去周勃相职,不再分左右相,专一以陈平为丞相,统领百官,总揽朝政。
11、汉文帝治罪周勃,表面上看,是周勃自己上了年龄开始疑神疑鬼起来,仿佛是自己造成的。其实呢?汉文帝别有用意,周勃二次拜相时,或许在朝廷看到了什么,也许文帝向他暗示了什么,否则,这位能征惯战、出将入相的老人绝对不会有如此异常的表现(担心自己被诛杀、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来接待公务员等)。
12、那么,这个周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大哥大嫂都认为的厚道人,到翻脸不认人的无情屠夫,周勃这一前一后矛盾行为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13、很明显:在朝堂上有人,在军队里说话算数的周勃等人,完全没有必要蹚吕后打压刘姓诸王的浑水。故而,在彼时大汉朝堂保持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14、周勃开始还挺傲慢,心想你个小狱吏算什么狗东西,老子是开国功臣,一方诸侯,就是不出钱,看你能拿老子怎么样。
15、因为文帝有自己的算盘,周勃这次入狱,敲山震虎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周勃此时已经没啥利用价值了,自己放了周勃,还能给自己留下一个孝顺母亲的好名声,可谓一箭双雕。于是便顺水推舟的放了周勃,把他从坑里捞了出来。可怜的周勃被狱吏整得够呛,孤零零的从监狱出来,也就成了文章开头我们看到的那一幕。
16、文帝原是藩王,后机缘巧合得位,对高祖的开国元勋本就忌惮。
17、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汉高祖刘邦除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之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预言家。比如,他预见了自己死后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必然不为吕后所容,所以派陈平去杀樊哙;他预见了五十年后的七国之乱;也曾经断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之后,这几条预言都一一成为现实,今天国史君(国史通论)要讲的主角便是“安刘氏”的绛侯周勃。
18、军功集团的行为,实质上就是一次为了抢班夺权而发动的阴谋政变。倘若诛吕能够威胁刘氏皇统,具有改朝换代的能力,掌握南军的吕产和诸吕能那么轻松就被他们除掉吗?事实上,长安的军事力量,从来都掌握在军功集团手里,整个军队从上到下,其实都是他们自己人,诸吕只是名义上的领导,根本无法在中培植自己的力量,比起后来的霍光简直是弱爆了。
19、诸吕之乱,在有惊无险中解决。接下来的汉朝局势,其实很微妙。
20、众臣按礼参拜完毕,身着铠甲的周勃突然从众臣中走了出来,他走到刘恒面前,先行礼后言称:请大王屏退左右,臣有要事禀奏——
二、周勃汗流浃背的原因
1、接下来周勃倒是有自知之明,辞了相位,让陈平一力承担,只不过,陈平死后,又接茬干了几年,最后,被文帝赶回封地。
2、铲除奸佞力保汉文帝登基
3、《史记.孝文本纪》的记载: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4、而吕后临终之际的人事安排,却是以审食其为太傅,吕产为相国。吕产以外戚身份出任相国,完全打破了汉初以来只有军功集团才能担任丞相的惯例,严重破坏了“白马之盟”的“三权分立”,这必然被掌控政府力量的军工集团视作宫廷力量向政府部门的渗透。
5、周勃没有料到,始一亮相,刘恒竟有如此威严、正气,一时竟无言以对,只好扑通一声仓促跪地,双手将锦囊高高举过头顶。
6、可是,这次回到封地,才一年多,周丞相就性情大变 ,似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
7、萧何、曹参是实力非凡的“县之豪吏”;樊哙是事业有成的个体屠宰户;卢绾具体是做什么的,《史记》中没有明言,但是笔者猜想:能和亭长刘邦形影不离,卢绾混得再差,也算是一个政府单位的“临时工”;
8、于是,在公元前195年,临终之际的刘邦,“神神秘秘”地向自己的老婆吕雉,说了这么一句话:“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9、等周勃反应过来后主动辞职,这样的他本来应该安度晚年,结果没过几年他又头脑不清醒,再次担任丞相。汉文帝只是客气一下,没想到大字不识几个的周勃真的敢答应他的请求。三番四次的不识好歹。才是周勃不能激流勇退的原因。
10、因为周勃质朴刚强、老实敦厚,刘邦在去世之前对皇后吕雉说:“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史记·高祖本纪)由此可见,刘邦视周勃为安定汉室的重臣。刘邦驾崩后,吕后临朝称制,成为汉朝实际的控制者,她任用吕氏宗亲,在朝堂上形成了吕氏集团,特别是在汉惠帝驾崩后,吕后扶植新帝,周勃等开国老臣被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
11、表面上看,陈平慷概陈词,三句话不离白马之盟刘氏江山,看上去在运筹帷幄、韬光养晦,不过细究起来他的话没有一点意义。如果不是吕后去世后吕氏的后人实在太不争气,恐怕陈平也会像叛楚投汉一样另投他主。这种事情发生在陈平政治投机家身上,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12、在压力之下,王陵选择了遵守盟誓,给了刘邦一个交代,陈平则选择继续投机、刘吕两不得罪,用自己小心翼翼的经营,尽量弥补自己根基不稳的事实,而周勃则直接投降吕氏以求自保,当年充满豪言壮语的盟誓,在实际利益前就显得一文不值了。
13、诸侯既包括诸侯王,也包括获得侯爵的列侯,这些人构成的势力,在西汉初年,不光吃光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还在政治上严重威胁中央政府的安全。
14、——记天津铁路疾控中心周勃同志先进事迹
15、砍砍杀杀,冲锋陷阵,周勃毫不含糊,被人这么挤兑,他实在受不了,气得吹胡子瞪眼,干生闷气。
16、不久,大汉朝堂即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17、不过,如果我们稍微联系一下,周勃早年的生活境况,再想一想,古代战争中给予“先登勇士”的丰厚奖励,就会发现:也许周勃的作战勇猛,还有另一种解释——谁不怕死啊?还不是生活所迫?!
18、汉文帝是个识趣的人,知道周勃和陈平对自己有大恩于是投桃报李,让周勃做右丞相。可周勃是个武夫,不懂如何治理国家,所以在丞相任上屡次遭到汉文帝的敲打。汉文帝的意思很简单:我给你的右丞相是身份地位上的尊贵,而不是插手政事。周勃忽视汉文帝的警告。
19、周勃为人朴实刚强、敦厚稳重,刘邦认为可以嘱托大事。周勃不喜爱经文礼节,每次召见儒生和说客,自己都面向东坐,责令儒生们说:“别绕弯子或引经据典,快直接对我说吧。”他就是这样质直纯朴、缺少文饰。
20、有了主意的陈平召集周勃、刘章、刘兴居、审食其、曹窋、刘泽、张苍、郦商、夏侯婴等要员秘密的开了个小会,丞相陈平定了个议题,说据传当今皇上不是孝惠皇帝的亲儿子,该咋整?大臣中刘章的亲信趁机进言,该立刘襄。陈平的人赶紧出来说不行,诸吕之乱刚刚过去,外戚太强大的皇帝准出事。而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个东西,驷家人可比吕家人麻烦多了,绝对不行。有人说不行就立淮南王,陈平的人又说不行,忒年轻,不行。陈平最后总结性发言,代王刘恒是高帝儿子当中年纪最大的,为人宽厚。其母薄氏,贤良淑德。咱按顺序来,也得轮到代王了。以后以仁孝治国,天下太平。
三、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共同特点
1、周亚夫出兵后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洛阳。此时的梁国被叛军急攻,梁王支撑不住,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今山东巨野)前线,坚守不出。梁王直接写信给汉景帝求援,汉景帝亲下御旨要求周亚夫出兵,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实际上,周亚夫并非龟缩不前,他首先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派轻骑探查叛军的动向,隐蔽调配军队。几天后,叛军从东南方夜袭汉军军营,但周亚夫已经探查到叛军主力实际以西北方向主攻,他按照计划派主力迅速迎击,很快击退了叛军。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打响了反对暴秦的第一枪,早已苦秦久已的六国遗民纷纷响应。
3、反观周勃,他所谓的趁势而为其实愚蠢至极,可以说,从此之后,他就成了汉文帝刘恒心中的敌人,日后必遭打击清算。
4、事实上无论是吕后执政,还是诛吕外戚势力的成型,并没有威胁到刘氏江山。一般将吕后诛杀三位赵王和废除少帝,封吕氏为王,破坏白马之盟,诸吕擅权、把持宫廷试图作乱,作为军功集团铲除诸吕行动的正义性。
5、如果周勃直接表达反对意见,那么王陵被贬官的下场,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6、想来也可以理解。你想啊,他们俩一个是黑白两道通吃的混混,一个是走街串巷、四处参加葬礼的“手艺人”,于古于今,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场面人”,必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你说他们之前不认识,估计连始皇帝都不信!
7、“诸吕之乱”被平定后,周勃、陈平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于是派人前去请代王入京即位,然而刘恒却根本不敢前往京城,一方面源于久居代地的刘恒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一旦入京根本无法预料自己的吉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刘恒对周勃、陈平等人的不信任。即使后来刘恒决定入京,还是先派舅舅薄昭去京城打探,又派宋昌入城探路。
8、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后率1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
9、实际上从西汉中期开始,皇帝对藩国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压措施,比如在藩国当过国相的官员,及与诸侯王结亲的官员,基本失去了回到中央任高官的可能;又比如封侯的官员除了三公,大多会到地方任职或遣送回封地。
10、然而这次会议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同意立代王刘恒,散会后大家各回各家,纷纷准备下一轮的辩论稿,非得论出来个是非曲直,看看该谁当皇帝。陈平见大家散了,让周勃的军队从宫中取出传国玉玺,直接去代国迎接代王。这就是陈平的做事风格,谁有空跟你们讨论啊,直接干。而且从表面上看,从宫里拿玉玺这事,是太尉干的。
11、所谓的薄曲,就是一种专门用于养蚕的、类似于簸箕的东西;周勃的主要工作就是,编织薄曲。
12、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两点:第暴秦失政,豪杰并起,而最终践天子之位的乃刘氏,这是天授;第诸吕被诛时,太尉周勃持节一呼,众将士皆左袒拥刘,而不是右袒拥吕,这说明得军心、拥天下的是刘氏,此非人力所能左右,即便是周勃等人,他们的功劳皆因拥刘,一旦图谋不轨,必失人心,无力而为。所以,大王尽可勿疑,听从朝廷诸大臣舆请,驰驾前往,继位君临天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
13、西汉开国名将周勃为何晚景凄凉?纵观以上陈述:
14、皇帝亲自督办的案子,张释之哪敢怠慢,马上奉命行事,安排抓捕事宜。
15、虽然周勃无言以对,无法为自己辩白,但张释之知道他肯定没有谋反,所以也就没再刁难。
16、这事本来刘恒挺没注意的,经过张武和宋昌的讨论,结果更糊涂了。既然自己彻底蒙圈,刘恒打算听妈妈的话,问问亲妈这事该怎么办。
17、周勃死里逃生,是一个特殊的个案。这种个案在历史上寥若晨星。
18、而“以织薄曲为生”这6个字,更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周勃家里似乎连最基本的土地都没有。故而,为了维持生计,他又学习了吹箫技能,时常在红白喜事上,演奏一番、混口饭吃。
19、文帝于是派人"持节",赦免周勃,恢复他的爵位与采邑。周勃出狱后慨叹:"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20、周勃、陈平等人在诛灭吕氏一族后,最终决定拥立代王刘恒进京即皇帝位,这批庙堂宿将老鬼之所以一致赞同拥立刘恒,主要是看中了这几点:第代王刘恒为人宽厚仁孝,且又是高帝刘邦现存诸子中年岁最长的;第刘恒的母亲薄姬,素来温良恭谨,虽已为王太后,却从不干预政事,这就避免了朝堂上再出现一个“吕后”的危险;第这批宿将老鬼是有私心的,他们认为刘恒为人和善,背景单薄,在京城毫无势力可言,这样的人好对付,也利于将来控制。
四、周勃政变
1、一个臣子,可以篡夺军权,发动政变,冲击皇宫,杀害皇帝及执政大臣,条条都是死罪,
2、苏轼的《贾谊论》。文中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贾谊有王佐的大才,很可惜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才能。这个可惜有两点:1贾谊才外露.没有"忍".2贾谊没有很好的展握时机,没有"待".
3、通过第两个坑,刘恒顺利搞定了功臣派,接下来,就得去处理皇族派了。汉代的皇族,因为高祖刘邦的规定,基本都封了王侯。既然封了王侯,这帮人按规矩就得就藩,可那个时候城市开发程度还很低,很多皇族都不愿意离开长安回封地。可如果这些人都留在长安,互相交流密切,又会威胁到皇权。怎么办呢?这可是个大难题。
4、周勃晚景如此凄凉,一方面是自己情商不够,行为愚蠢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汉文帝刘恒的腹黑城府,薅羊毛老抓着一只羊薅。短短三年时间里刘恒给周勃挖了四个坑,周勃每回都往里跳,活生生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整成了内心凄凉的孤寡老人!
5、周勃(1932~),笔名剑奇、柏舟。湖南湘阴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建国前参加革命。曾先后供职于中国作协创委会、《长江文艺》杂志社、武汉市文联、湖北大学,历任编辑、教授、系主任等职。
6、那个将吕后称作大嫂,“全力”支持其大封吕氏诸王的好叔叔;
7、也是值得我们永久铭记的
8、聊到这里,感慨一句,在黑哥看来,这样高端博弈的历史瞬间实在十分值得我们去品读,因为睿智多在微妙之时,一念之间。
9、据史书记载,在最早跟随刘邦起事的“丰沛集团”大佬圈子里,周勃过得最为可怜:
10、手里有了点小权利,总想寻租变现,吃拿卡要,穿小鞋自然是必须手段。
11、“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
12、那个最早参加革命,和刘邦一起扛过枪的好哥们;
13、老同志容易倚老卖老,特别是有功之臣,但是要有度,既然退休了,就要高风亮节,少出风头,否则早晚会自取其辱。
14、那么,汉文帝为何要如此对待汉朝和自己的功臣呢?其实这与西汉当时的政治背景,以及皇帝与功臣之间的猜忌密不可分。政治背景:朝廷与地方矛盾加剧,汉文帝打击诸侯已成趋势西汉之初,刘邦被迫推行“郡国并行制”,先分封了七大异姓诸侯国,后又相继分封了九大同姓诸侯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诸侯王掌握着封国内的军政财大权,专制一方的他们与中央朝廷的矛盾却是越来越尖锐。
15、至于吕后残杀刘姓宗室,并没有那么一回事,吕后对待刘氏宗室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血缘的亲疏,疏远者多遭打压,亲近者往往受到扶持。倘若吕后真的把刘姓宗室悉数打压,后来齐王也不会具有在其死后以荡平诸吕的借口兴兵挺进长安的势力。
16、在面对吕后询问的这件事上,周勃感受到了更直接的压力,在史料记载中的"木彊敦厚"之人,并非不是一个聪明人。
17、今天,我想聊的是,周勃。
18、他们首先是矫诏杀掉了诸吕,后来不放心又斩草除根,连皇帝都拉下马。以不知吕后从哪里抱来的野种为理由,废杀了后少帝刘弘,并且连他的三兄弟都没放过,吕后汉惠帝一脉彻底灭绝。
19、一个月多之后,也就是公元前180年9月,以绛侯周勃等人为首的“丰沛集团”突然发动政变,将吕氏一族,以及刘邦的嫡长子刘盈一脉屠戮殆尽,史称“诸吕之变”。
20、周勃是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他就是名将周亚夫的父亲。
五、周勃简介
1、注意,这很重要!它和后来周勃的所作所为,有着极其深刻的内在关系。
2、也许正是由于周勃一次又一次地“先登”举动,才给一生看人都没怎么走过眼的刘邦,造成了一种错觉——这位总是带头冲锋的周兄弟真实诚啊!
3、一代名将、勋臣,何以晚景如此凄凉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4、你说那个曾经因为待遇不公平,就敢和刘邦当面锣对面鼓掰扯的周勃能忍吗?
5、那个“厚重少文”,让大哥放心不已,认为可以安定刘氏天下的好兄弟;
6、从牌面上看,名义上的国家主宰是后少帝,实际掌权者是太尉周勃。而运作周勃走向权力巅峰的人,是陈平。可能周勃还没意识到,他的处境其实很危险。吕产掌权天下人都不服,更何况他周勃呢?如今南北军听周勃节制,大前提就是尊刘氏,而不是周氏。周勃掌权内压刘章、刘兴居,外震诸侯王,后少帝在他手中掌握,汉帝国的命运在他一念之间,站的这么高,吹来的风自然是冷的。
7、汉文帝二十二年(公元前158年),匈奴老上单于率军进犯北境,文帝急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防卫匈奴偷袭,汉文帝调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守卫,其中宗正卿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亚夫当时任河内太守,驻扎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8、韩信属于半路加入了刘邦这个群体。当时的刘邦已经贵为汉王。韩信的王位纯属凭能力得来的。韩信一开始确实完完全全属于刘邦的臣子。但随着韩信功劳越来越大。韩信和刘邦之间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且韩信的王位并不是刘邦主动分封的。而是韩信以援军为要挟,硬逼着刘邦分封的。虽然刘邦分封了韩信王爵,但内心之中已经给韩信判了死刑。为什么在楚汉之争刚一结束,刘邦就立刻夺走了韩信的兵权?目的就是为了打压韩信。因为韩信这个王让刘邦感到了威胁。所以刘邦要打压,甚至除掉韩信。
9、周勃为人憨厚刚正,高祖称他可委以大事。可是周勃不习经术,鄙薄儒生。每次召见儒生和说客,总是让他们快快道来,别咬文嚼字。他就是这样质直淳朴、缺少文饰。周勃平燕王乱归来后,高祖逝世。他就以列侯的身份辅佐孝惠帝。孝惠帝六年(前187)设太尉职,任周勃为太尉。十年后,吕后去世。吕禄以赵王的身份做了汉朝的上将军,吕产以叶王的身份做了汉朝的相国,执掌朝政,想要取代刘氏天下。周勃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军营大门。陈平身为丞相,却不能管理朝政。因此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的势力而迎立了孝文帝。这件事记载在《吕后本纪》、《孝文帝本纪》中。
10、意思是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怎知道狱吏有那么大的权威?!
11、夫妻之间无论多大的不和谐,只要没离婚,关键的时候还是会站到一起的。
12、首先来看诛杀三位赵王,这三位是潜在的反吕势力,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汉惠帝的地位,而少帝则是因为对吕后抱有怨恨之心,她干掉他们,只属于皇族内部权力斗争,并不涉及以吕氏取代刘姓皇统。
13、不仅没有,他和陈平还给吕后的“违规”之举,找好了理论基础——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
14、连"将百万军"的周勃大将军都惧怕"小鬼",何况我等凡人?!
15、于是,再过了一个月,那个曾经被刘邦和吕雉都认为是实在人的周勃,就操起了刀子······
16、经过不懈努力,2月7日24时铁路专业技术服务中心隔离点解除,40名隔离职工没有发生任何交叉感染污染,未出现发热疫情症状,平安健康回归家庭和运输生产岗位。周勃和战友们不畏艰辛的忘我工作,赢得了隔离职工的一致感谢与好评。
17、像周勃这样的侯爵,虽然个体势力远远不如诸侯王,但数量庞大,且相互关系复杂,大多居住于长安,又位列高官,对皇权的掣肘乃至威胁很大。
18、陈平去世之后,汉文帝命令所有在京城中的列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国,并要求丞相周勃先做表率,于是周勃被免去丞相一职,回到绛县。但是,深知“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周勃,始终担心自己会和韩信、彭越、黥布等大功臣一样面临惨死的结局,于是他经常身披铠甲,并命令自己的家人都常年佩戴刀剑。于是,便有人向汉文帝告发:周勃要谋反了!
19、周勃以将军身份跟随高帝刘邦在代郡一带攻击谋反、投降匈奴的韩王信,攻下霍人邑。由此进军到武泉,进攻匈奴的骑兵,在武泉北将敌人打败。转过头在铜鞮县进攻韩王信的部队,又打败了敌人。回兵攻占太原郡的六座城池。在晋阳城下进攻韩王信和匈奴骑兵,击败敌人,夺取了晋阳。后来又攻击韩王信的部队,再次打败敌人,追击败逃的敌人80里。回兵攻占楼烦县三座城池,趁势在平城下进攻匈奴的骑兵部队。周勃的将士在驰道上杀敌最多。周勃升官作了太尉。
20、周勃凭借拥立之功,在获得重赏之后,却表现的极为骄横,直到有人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他这才请辞丞相之位,虽然陈平死后再度担任丞相,但很快便又被赶回了封地。这一系列的变故,不能不让周勃对自身安危产生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