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教子的道理是什么【文案100句】

2022-09-17 12:22:48

【琪琪句子迷】精选孟母断织教子、孟母断织教子的道理是什么100句文案,广大句子迷们可以一起来欣赏这100句孟母断织教子的道理是什么!

一、孟母断织教子

1、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2、大小:31cmx4cm

3、赵某者,吴人也。家富多藏,有子三。其子恃①父多金,朝夕挥霍,不务正业。有一叟善意相劝,曰:“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殁(mò)②,将何以自食其力?当诫之从学,而后自立。”赵某弗听,恣(zì)③子放荡。寻④赵氏卒,其子益挥霍无度。未久,资财尽。三子者,或⑤乞食于街市,或盗窃于邻人,或饿仆⑥于路侧。人曰:“此乃自食恶果也!”然岂⑦非其父之计⑧短也!

4、每篇都有版画插图,书内所刻版画线条流畅、细腻,是明代版画的精品。到了清乾隆年间,著名的藏书家鲍廷博得到了这部书的版片,他便以此版片刷印了《列女传》。我们今天见到的明版《列女传》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印刷的。

5、......好了,小朋友们,今天就学到这儿,我们下次接着学。

6、成帝即位后被启用,拜中郎,使领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刘向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甚为成帝嘉许,但终不能用。其为人平易朴实,不重威仪,廉洁乐道,潜心学术,昼诵《书》《传》,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

7、中国古代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体现了贯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言语理解篇。

8、如有违犯,立刻送机票一张哦!

9、宋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将要被行刑,母亲来和他诀别。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乳,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母亲可怜他(答应了),把乳头给他吮,不料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满地,母亲死了。行刑的人说:“你为什么如此狠毒?”盗贼对行刑的人说:“我小的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都会对我的这种不良行为感到高兴,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会有今天的下场。因此我怀恨她,把她杀了。”

10、?小学生古文100篇㈣|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共工触山、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

11、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

12、......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能力非常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和办丧事。孟母知道后,认为这个环境不好,于是决定搬家。

13、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14、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起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15、韩婴,男,西汉燕(今属河北)人。

16、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地学习,写字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乐。于是,他逃学了,常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你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他逃学了。妈妈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地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了。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有织完的布剪断了,说:“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我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成了一个著名的学问家。

17、?小学生古文100篇㈨|卖身葬父、哭竹生笋、怀橘遗亲、闵子骞、陶母责子

18、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9、“方”在居中的意思是:正在。

20、①恃:倚仗。②殁:与后面的“卒”同为“死”的意思。③恣:放任。④寻:不久。⑤或:有的。⑥仆:向前倒下。⑦岂:难道。⑧计:策略。

二、孟母断织教子的道理是什么

1、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2、......前半段话说的是:

3、另一个是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汪道昆所编写的《列女传》,他是在西汉刘向《列女传》的基础上编写的明版本《列女传》,这部《列女传》共有十六卷,增加的部分主要以安徽汪姓女子居多。

4、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5、青岛贝高文化培训学校是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青岛市民政局注册的民

6、(活学活用)孟母不惜~,真是用心良苦。

7、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8、答:一个人是否成功,先天的天赋不是最重要的,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只要经过后天的苦心教育,是可以成功的。而这种后天的努力,关键在父母的培养。父母的指引会影响孩子。同时我们要主动地学习。

9、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有时候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寻找丢失的东西。

10、?小学生古文100篇㈡|莲、杨柳、菊、雪、岁寒三友

11、这句话出自文言文《断织教子》,原文:

12、?小学生古文100篇㈧|车胤囊萤夜读、宋濂嗜学、欧阳苦读、王冕好学、鹿乳奉亲

13、采石江头,李白的陵墓就在那里。来来往往的诗人(在那里)写诗吟诗的几乎到处都是。(其中)有过客写了一首绝句道:“采石江边一个坟墩头,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也是确切的评论啊。

14、如今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对这一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果凡事都要遵照父母的意志去做,孩子只有服从的份儿,甚至强求孩子学习名列前茅,那么势必会导致揠苗助长,扼杀孩子个性,其后果可想而知。

15、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

16、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不可用粗鲁的打和骂。

17、......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下面,我们再把今天学习的这段三字经一起朗诵一遍吧。

18、澳门《道德与伦理价值观》邮票第4枚“孟子与‘理’学”

19、让孩子每天学一篇即可呦~~100天轻松学古文。

20、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所撰的《列女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三、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

1、专业,用心,责任是贝高的办学理念,贝高教育一直致力于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与特长课培训,学校积极学习引进最新最好的课程体系,以"基础文化课程辅导、教授学习方法"为教学根本、“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贝高携先进的教育理念,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成为青岛教育服务机构的典范,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教育理想。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公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讲的是,幼年的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画面右上方有作者以楷书题述了《列女传》中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内容。这个故事说的是,孟子少时父丧,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痛哭,孟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于是,迁近于屠,孟子又学买卖宰杀之事,孟母又说:“这不是居住的地方。”再搬近学官旁,孟子与学童嬉戏,彼此之间揖让进退,孟母则说:“此处可住。”并且孟子日见长进,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这说明环境对学习的重要,应当“择其善者而从之”。

4、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

5、?小学生古文100篇㈢|猫捕鱼、猫斗、得过且过、枭逢鸠、二犬情

6、起初,孟母为给孟子的父亲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将家搬到一条街上住下。可过了段时间,孟母发现新搬的家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7、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8、这一次,孟母带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就喜欢上了读书,每天都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9、采石江头,李太白墓在焉。往来诗人,题咏殆(dài)①遍。有客书一绝云:“采石江边一抔(póu)②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亦确论也。

10、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

11、申请时请填写好想要进的学习群

12、有一次孟子又早早的逃学回家,母亲正在织布,孟母知道他又逃学了。于是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

13、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14、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在背书,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背诵起来。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叫住他问:“为什么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了。”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了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次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十分专心,不再忘记了。

15、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16、初一的?评价手册?既,已经斯,这子,古代指你立,树立B孟母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十分害怕,问母亲她要剪断布的原因1)后天教育很重要2)学习环境决定一个人学习的好坏3)在父母重视之下,子女才能学有所成

17、孟母教子是古老的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18、适合小学生的100篇古文!

19、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20、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

四、孟母断织教子故事简短

1、点击赞赏给涛哥更大鼓励

2、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3、孟子之少也,既⑴学而归,孟母方绩⑵,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⑶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⑷。孟母曰:“子⑸之废学,若我断斯⑹织也。夫君子学以立⑺名,问则广知,是以⑻居则⑼.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⑽,旦⑾夕⑿勤学不息,师事⒀子思⒁,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⒂矣。

4、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5、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①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②也。婴儿非有知③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pēng)④彘也。

6、?小学生古文100篇㈦|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疑、教学相长、铁杵磨针、怀素写字

7、孟母带着孟子把家搬到了镇上,可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的样子拿着刀,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8、?小学生古文100篇㈠|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鹬蚌相争、狐假虎威

9、①殆:几乎。②抔:捧,把。

10、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

11、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12、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13、启示:孟母断杼告诉我们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

14、“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

15、“断织教子”讲的是孟子虽为鲁国责族孟孙氏的后代,但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非常贤惠,不辞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和过去一样。”孟母听完小孟子的话就拿起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见状害怕地问母亲:“这是为什么呢?”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有疑问才能不断增长知识。这样平时才能平安无事,而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你现在荒废了学业,就难免要做下贱的劳役,而且灾难一直都不会离开你。”孟子听后害怕了,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最终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16、由此,我们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多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能多用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让孩子领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真正做到“教子成才”,而不是“逼子成龙”、“逼女成凤”。

17、原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辞职段,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文: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了其中的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次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专心,不再三心二意了。

18、......后半段话说的是:

19、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

20、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五、孟母断织教子原文及翻译

1、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回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答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母

3、现已开启入群方式仅限群内邀请

4、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子,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杼,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经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5、(注释)昔:从前。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择:选择。邻:邻居。处:相处、居处。子:即孟子。机:指织布机。杼:牵纱的梭子。窦燕山:五代后晋人,名禹钧。传说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得到人们的赞誉。

6、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

7、安土重迁者,谨小慎微人。

8、曾子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他的母亲就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给你杀猪吃。”(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阻止说:“(我)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杀猪做菜了。

9、①临:将。②诀:最后的告别。③且:将。④啮:咬。⑤毒:狠毒。⑥因:于是。⑦检:检点。

10、2020年2月8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剪纸》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第1枚“三娘教子”。在这枚邮票上印着一段文字:“《三娘教子》出自‘孟母教子’的故事,讲述了母亲通过断织等行为教育孩子努力上进,懂得感恩。”也就是说,“三娘教子”并不是发生在明朝年间的实事,而是将战国时期的“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改编成明朝的戏曲故事。

11、......五代后晋时,燕山人窦禹钧,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得到人们的赞誉。

12、答:就是坚持打卡每天学习一点知识点,语文故事、数学知识视频详解,习题等等资料分享。

13、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促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4、方,读音:(fāng)“方”在居中的意思是:正在。“孟母方绩”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子的母亲正在织丝。这句话出自文言文《断织教子》,原文:孟子之少也,既⑴学而归,孟母方绩⑵,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⑶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⑷。孟母曰:“子⑸之废学,若我断斯⑹织也。夫君子学以立⑺名,问则广知,是以⑻居则⑼.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⑽,旦⑾夕⑿勤学不息,师事⒀子思⒁,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⒂矣。注

15、①特:只,不过。②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③有知:懂事。④烹:烧煮。

16、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17、?小学生古文100篇㈥|两小儿辩日、曹冲称象、杨氏之子、破瓮救友、读书

18、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19、因最近进群发广告人较多,影响学习交流

20、①诵:背书。②方:在。③喧:因分心而遗忘。④有所失:记不得。⑤引:拿起。⑥裂:割断。⑦自是:从此。

下一篇:1213国家公祭日图片【文案100句】
上一篇:鹅鹅鹅儿歌简谱【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